4399js金沙(NO.1)·官方网站

logo
subject
高中数学课程目标的变化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16-09-19 09:53:23 点击数:3783

 

高中数学课程目标的变化<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1)  三维目标

    在这一轮课程改革中,根据教育部课程改革纲要,在课程改革目标中,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的精神。把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三维目标有各自的独立内涵,但是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有这样一个问题是值得我们一起来思考的,小学、初中学习了很多数学,仔细地回忆,哪些东西是留在我们头脑里的呢?熟练地进行数与代数式的四则运算,了解了许多几何定理,例如,勾股定理,等等。就是说你们已经掌握了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技能。除此而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形成了一些学习数学的习惯,学会了数学思考问题的方法,等等,还可以用这些“东西”思考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与别人讨论问题时,希望大家有同样的出发点,不然,讨论一通,不可能达成共识,这就是数学教给我们的思维习惯。这一方面是属于“过程性”、“方法性”的东西,它们与知识技能的重要性是一样的。

 我们认为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在以前的教学《大纲》中,在不同程度上都强调了“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但是,这次课程改革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这样,“过程与方法”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必须实现的基本目标,我们必须认识这种变化不仅力度大,而且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际上,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优秀的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而且特别关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包括知识的来龙去脉,结论的背景、产生过程和意义,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等等。以数学学科为例,我们都知道在知识技能中,蕴涵着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掌握知识技能和结果,更重要的是经历形成这些知识技能的过程,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方法,学会运用这些思想和方法去学习其他的知识,并能从中感悟数学的作用和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过程与方法”是课程的目标,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 这个问题就成为我们要认真探索的问题。我们不仅需要总结优秀教师在这方面的经验,还需要探索一些新的课题,例如,如何理解过程性目标的问题,如何实现过程性目标的问题,如何评价过程性目标的问题,如何把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性目标有机结合的问题,如何把过程性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有机结合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极具挑战性的,我们希望和广大教师一起来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2)三维目标与数学课程目标

    在过去,只有老师才关心课程目标,这次课改,有一点变化,希望同学们也来了解和关心课程目标,了解数学课程的目标。这是合乎逻辑的,高中生是大人了,理应关注自己的未来发展,关注自己应该学到什么,关注自己应该获得哪些本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设置了六个具体的目标: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从上面的具体目标可以看出,《标准》的研制者没有机械的把数学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而是采取了整体融合的方式来表述课程目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