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99js金沙(NO.1)·官方网站

logo
subject
“校长扫厕所”的示范标杆意义
作者:石长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16-09-19 11:09:07 点击数:5338

<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115,《赣州晚报》时评版刊登评论员石长的文章《“校长扫厕所”的示范标杆意义》,现予以全文转发。

“校长扫厕所”的示范标杆意义

○石长

赣州四中校长刘爱平坚持扫学生厕所一个多月,事件经本报刊发后,引起了全国各地媒体及网友的关注,目前仍在网上发酵。令人欣慰的是,网民对“校长扫厕所”的议论,已从最初对事件本身的关注,转向了对教育的深层次思考。

纵向看网友议论的发展及转向,最初,围绕校长扫厕所的“拍砖”,多集中在对事件本身的质疑,如是否是一种作秀式的炒作、校长是否不务正业等。无需对人们的质疑作更多的讨论,质疑精神本身就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事情越辩越明,从质疑、思考、升华之后,再次理性回归来看待事件本身,当会有一个新的视角、新的态度。央视最新的网上调查也显示,最初,网民的“点赞”“拍砖”平分秋色,而随着讨论的深入,70%以上的网民认为,校长扫厕所是一种美德,起到了表率作用。

也许,看看赣州四中的发展历程,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校长扫厕所这种行为。百度搜索可知:赣州四中是一所有着近百年办学历史的老牌学校,受诸多因素制约,上世纪90年代起,学校开始走“下坡路”,直至蜕变成赣州中心城区的一所薄弱学校。2009年开始,学校励精图治,爬坡过坎,逐步走出“低谷”。而刘爱平本人,百度同样能搜索到:中学政治高级教师,江西省中学政治学科骨干教师,赣南师院硕士生指导老师,赣州市十佳校长,赣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校,会有一个好的学风和校风。而作为一种示范引导,不管是选择钻研教务,还是选择扫厕所,都不会影响示范引导本身的意义。这名“厕所校长”选择从学生厕所卫生状况的改变来寻求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突破口,从四五年前进行“学生厕所家庭化”改革,到今天的校长坚持扫厕所,这种一以贯之的坚持,本身就给了学生们一个良好的标杆和榜样。

古语有云:其身正,不令不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人先正己。学校德育的核心就是教会学生做人,而学生都是可塑性很强的个体,其判断能力尚未完全成熟,如果给予一个好的表率,则一生受益无穷;如果给予一个坏的示范,一旦成为习惯,改掉是十分困难的,而且将来懂事之后,还会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无定法,教会学生做人的方法很多,而为师者的率先垂范永远排在第一位。从这个意义上说,校长扫厕所,擦洗的不仅仅是厕所,更是学生求真的心灵,它给学生日后的成长带来的影响注定是深远的。

从常理上判断,每天40分钟左右的扫厕所时间,当不至于影响到校长正常处理学校事务而到“不务正业”的地步。同样,我们更愿相信,在学生厕所忙碌的这个身影,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也能给这所逐步走出低谷的学校带来更多期待。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