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历史学习兴趣调查报告<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赣州四中高中文科生历史学习调查问卷分析
赣州四中是一所历史悠久,校园文化氛围浓郁、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较完善的江西省重点建设学校,但是毕竟是一所普通高中,虽然在办学的历程中她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和严格的学生管理制度。但是随着扩招热浪的影响,学生的总体素质在逐年下降,学生在历史学习、心理等方面曝露了很多不足,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通过开展调查问卷的形式,对高中文科生进行了一次历史学习兴趣调查工作。(调查问卷样式附后)
本次抽样调查采取无记名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为本校的高一高二年级文科学生,共选取了7个班级。这7个班级的所有学生均作为调查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350份,回收率为99%,有效率为98%。收回有效的问卷342份;由于在调查之前,事先已经在学生进行了比较好的准备,因此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证了本次调查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的数据分析,结合自身在实践中的感受和认识,现将此次调查问卷反映的内容、分析的结果以及问题解决的策略等有关情况报告于下:
一、调查的主要结果
1.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比较高,在问到“你对历史感兴趣吗”时,有290名学生表示比较喜欢,占84..8%,有20人表示特别喜欢,仅占5.8%,但也有32人表示“不太感兴趣或一点也不感兴趣”。 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对历史是感兴趣的。进一步分析,对历史感兴趣与对历史不感兴趣的学生在不同年级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统计结果表明,高一年级中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人数比例为86.1%,高二年级中的比例为82.3%。同样,高一年级中表示对历史不感兴趣的占4.8%,高二年级中的比例为6.2%。这说明高中阶段随着年级增长,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相对上下降,而对历史不感兴趣的人反而在上升。
2. 学生喜欢历史课的动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在于学生喜欢学科本身。在表示喜欢学习历史的学生中,有88%的学生认为喜欢学习历史课的原因在于自己“喜欢学科本身”;有40.2%的学生认为“喜欢此科的老师”;有36%的学生认为“知道学习此科的重要性”。可以看出四中学生对与历史学习兴趣与老师的关系不大,高考目的也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动因之一。调查发现,学生对决定学习兴趣的原因反而不是自己本身,而是取决于老师上课情况。有79%的学生认为自己自己学习的兴趣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授课”,有19%的学生认为“个人爱好”是主要的,而只有5%的学生是“对老师的崇拜”。显而易见,老师授课对学生的影响起主要作用,这样对老师的教学要求就比较高。当然也可以看出学生对老师不会盲目崇拜,反映当代学生有成熟的一面。
3. 在历史学习状况看,绝大部分学生对现在历史学习状况不满意,占80%。对于现在历史的学习方式也不容乐观,占50%的人对目前的学习方式不太喜欢。竟然19%的人一点也不喜欢,仅仅21%的人比较喜欢。从结果可以分析我们学生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特色的历史学习方法。在开放性问题的回答上,有60.5%的学生兴趣“一般”,有12%的学生“很有兴趣”,有16%的学生认为“有兴趣”,而“没有兴趣”的学生也占10%,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开放性问题兴趣不大。对于“目前的学习方式能否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上,有94%的人回答不能,只有6%的学生回答能,可以看出因为没有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感到苦恼。学生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中,“死记硬背”占46.2%;“突击复习”占36.9%;“多听多记”占23.5%;“多做练习”占5.7%。教师讲授的历史学习方法时,愿意老师讲授历史学习方法的约占83%,学生表示“不愿意”和“无所谓”的学生约占27%。学生尝试运用老师的学习方法及其效果,“有尝试,效果好”占22.3%;“有尝试,效果一般化”占40.1%;“浅尝即止,不知效果如何”占22.4%;“从没有尝试”占8.4%。在不愿意听和运用老师所讲的学习方法的原因时,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时间实践和运用”占74.8%。
4.对教材的满意度看,学生对教科书持满意和不满意的态度各占一半,可以看出学生对教科书的认知度不高。对于历史课的教学内容有66.9%的学生“希望老师设计知识指导我们学习”,有49.9%的学生最希望“教师大量补充教科书之外的历史知识”;有26.8%的学生最希望“教师把学习方法作为重要教学内容加以传授,便于学习其他知识”;有23.0%的学生最希望“教师把教科书上的知识点列出来,或者划出重点,便于复习考试”。对于历史课的教学方法,有52.0%的学生最希望“由教师进行生动的讲述,学生认真听讲”;有35.1%的学生希望“由教师与学生以讨论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希望“教师布置题目,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以及希望“教师在书上划重点,学生背熟这些重点”的学生分别只占3.7%和9.0%。
5.学习历史的最大障碍中“学习态度”占36.2%;“学习习惯”占31.8%;“缺少学习方法”占16.4%;“历史内容的枯燥和老师讲课的沉闷”占26%。一般认为历史内容的枯燥和繁多是学生自己缺乏对历史兴趣的主要原因,但学生认为影响自己学习历史的最大障碍是什么之时,倒是能从自身的主观方面找原因,因为“学习态度不端、学习习惯不好和学习方法缺失”占88%。高二的同学认为自己觉得最缺乏的是学习方法、其次是学习习惯,接着是学习态度;高一的同学认知恰恰相反。
二、应对策略.
1.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历史是无法再现的,也无法通过实验来验证和模拟。所以,历史知识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语言的传递,通过教师的讲述,帮助学生感知历史表象,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历史发展规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总是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往往面面俱到,一讲到底,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独角戏,课堂气氛沉闷单调,学生被动接受、兴趣索然。因此,要根据高中学生思维水平、操作能力大大提高的特点,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有序地开展双边活动,启动学生思维和探索,注意讲授法、谈话法、发现法、读书指导法、图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把教、学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对教材中分析、介绍得比较详细、明了的知识,“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下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时,才去帮助他”。
2.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学生形成的压力很大。为了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学校要与家长建立民主和谐的合作关系。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教师要经常家访,建立家校互访制度,必要时教师要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规律和科学育人的方法,使家长能够正确的对待自己孩子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家校及社会的通力合作,把教育的出发点着眼于未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乃发展,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教师的魅力感动学生。
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学校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从而影响他的学习效率。“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某位老师,就会迁移到喜欢他教的课程,不良的师生关系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关系的矛盾冲突会阻碍教与学的结合,阻碍教学交往的通常性与有效性。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他是构建互相激励和教学相长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爱学生,对学生要有宽容之心,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和理由。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师权威。对学生的严厉呵斥、横眉冷对只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以至于越来越讨厌学习。作为教师,严师的要求已经远远不够,我们在对学生严格的同时还应该更多的把他们当朋友。多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寻找厌学的根源。帮助学生找回学习的自信和兴趣。
赣州四中历史教师:陈远东
2008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