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研学进修心得
2019年6月20日,我们学校初三年级老师一行人踏上了去往上海的研学之路。上海,一个极为包容,而又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城市,我们渴望在这里激起心灵的碰撞。路途是疲惫的,但是这远远抵挡不了我们学习的高度热情,非常感谢学校能够给予这次宝贵的机会助力我们的成长。
到达的第一天下午,我们就前往了上海极具特色的一所学校--同济黄浦创意设计中学。校如其名,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还是外观设计上都完美体现了创意的设计。课程设置上,这所学校的特点是留出了一部分时间供给创新课程。所谓创新课程,关注的是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孩子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出禁锢,身心齐发展,这与我们当地的教育截然不同。同时,你会被这所学校的设计风格深深震撼与吸引。校园内部乍一看上去是一家废弃工厂改造而成,细细观赏,可以发现这里的装饰凸显了明亮欢快的色彩,到处都散发着文艺与创意的气息。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也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这几天的名师讲座也让我获益匪浅。其中,王爽英老师的“有效课堂的构建”深深地触动了我。王老师讲到了一题历史课引发的思考。她比较了美、日、中三国题目设置的不同侧重点,归纳出了结论:中国侧重让孩子们记住枯燥的数据,而美日两国侧重让学生思考,有情感的升华,从而提出了“育人”以及“育人价值”。反观我们的现状,就是轻实践能力,重知识传授。这让我联想到了我的英语课。我存在的问题—一味地让学生记住知识点,没有教会他们灵活地运用语言。王老师还提出了一个观点—-有效教学,即学生取得的进步。而衡量教学的三个指标--学习时间、学习结果和学习体验。这是我所忽视的方面。我往往缺乏思考,这堂课是否是有效的。只有达到了有效教学,才能激发学生更多的探索的愿望。那么要达到有效教学,王老师提出了关于教师素养的三要素—个人素养、工作态度和方法策略。让我感受最深的个人素养方面。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就需要我们不满足于现状,多培养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完善自己。
行程的最后一天,我有幸参观拜访了市中心的两所中学—卢湾中学和黄浦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这两所学校各具特色,但是共同点都是硬件设施很充分和先进,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空间和机会,想象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所提倡的“无边界教学”,打破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同一堂课混合了不同学科交叉点,让学生融会贯通,这种教学创新也给予了我新的思路。卢湾中学的心理辅导空间和设备专业化程度也很高,重视学生的心理状况,聚焦当代学生的焦虑。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身心协调发展。这也启发了我们要密切追踪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再去解决他们。
人或者是心,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此次赴上海研学之旅让我们的心紧跟大城市的先进教育资源和教育理念,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得到了心灵和视觉上的启迪和更新,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身心进修的课程。这门课程,我们也将永远秉承着所学精髓,一直自修下去,内化成我们的内在。
黄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