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四中2011年度“有效教学”家常课教学大比武活动方案<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一、指导思想
为纵深推进学校近期目标,认真落实”校十三条”,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推行“四步教学法”,构建有效课堂模式,激发教师敬业爱岗的工作热情,培育教师积极向上的职业情感,激励教师追求职业幸福、实现职业理想,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二、竞赛安排
1.领导小组
组 长:刘爱平
副 组 长:胡韵红 赵诗静 周 玮 欧品林 廖莹
组 员:肖赣湘 卢小兵 肖学辉 刘凤英 袁 铨
2.评审小组
(1)而立A组:刘爱平 周 玮 肖赣湘 夏若明 赖江雪 肖伟明 涂朝辉
(2)而立B组:胡韵红 廖 莹 肖学辉 肖迎春 侯琪玲 汪锦生 申昌荣
(3)不惑天命组:赵诗静 欧品林 卢小兵 袁铨 李英 黄素珍 林桂兰
3.工作小组
刘凤英 张倍敏 刘涵远
4.参赛选手抽签顺序与分组名单
赣州四中家常课教学比赛而立A组安排表(16人)
序号 |
时间 |
姓名 |
地点 |
主 题 | |
1 |
<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 |
星期二 |
李荣军 |
高二(8) |
油脂 |
2 |
|
星期三 |
张伟 |
四楼多媒体 |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
3 |
|
星期四 |
熊文芳 |
四楼多媒体 |
多彩情绪—人之常情 |
4 |
|
星期五 |
曾凡茂 |
高二(1) |
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
5 |
|
星期二 |
谢晓珍 |
初三(5) |
诗歌鉴赏 |
6 |
|
星期三 |
谢平平 |
五楼多媒体 |
导数的应用 |
7 |
|
星期四 |
廖蕾芳 |
初二(7) |
马说 |
8 |
|
星期五 |
周传龙 |
高一(2) |
城市化 |
9 |
|
星期二 |
陈远东 |
高一(2) |
开辟文明系统的原理 |
10 |
|
星期三 |
刘骅 |
初二(7) |
勾股定理 |
11 |
|
星期四 |
钟佐龙 |
四楼多媒体 |
人类的朋友 |
12 |
|
星期五 |
刘宗梅 |
初三(3) |
化学与生活 |
13 |
|
星期二 |
游玉凤 |
四楼多媒体 |
樱花之国—日本 |
14 |
|
星期三 |
刘桂芳 |
四楼多媒体 |
宋代的社会生活 |
15 |
|
星期四 |
郭玺 |
五楼多媒体 |
选修 8 Unit 3 |
16 |
|
星期五 |
钟娟英 |
四楼多媒体 |
罗布泊消逝仙湖 |
赣州四中家常课教学比赛而立B组安排表(13人)
序号 |
时间 |
姓名 |
地点 |
主 题 | |
1 |
|
星期二 |
罗葳 |
初一(1) |
I’m watching TV |
2 |
|
星期三 |
钟丽萍 |
五楼多媒体 |
声声慢 |
3 |
|
星期四 |
湛正香 |
高一(1) |
宇宙航行 |
4 |
|
星期五 |
郭翃 |
初三(3) |
违法犯罪与诱惑 |
5 |
|
星期二 |
刘慧琴 |
初二(2) |
保卫黄河 |
6 |
|
星期三 |
|
四楼多媒体 |
|
7 |
|
星期四 |
空缺 |
|
|
8 |
|
星期五 |
张广泉 |
高二(1) |
民主与专制斗争 |
9 |
|
星期二 |
曾伟华 |
高一(3) |
民族与宗教 |
10 |
|
星期三 |
张春英 |
五楼多媒体 |
初二 Unit 5 |
11 |
|
星期四 |
黄海霞 |
田径场 |
绳趣 |
12 |
|
星期五 |
欧阳芳 |
五楼多媒体 |
Unit 5 |
13 |
|
星期二 |
|
五楼多媒体 |
选修 8 Unit 3 |
14 |
|
星期三 |
肖文 |
五楼多媒体 |
《定风波》 |
15 |
|
星期四 |
戴微微 |
四楼多媒体 |
平行四边形性质 |
赣州四中家常课教学比赛不惑、天命组安排表(15人)
序号 |
时间 |
姓名 |
地点 |
主题 | |
1 |
|
星期二 |
钟伦仔 |
高一(1) |
2.1乙烯 |
2 |
|
星期三 |
杨明坤 |
高二(2) |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
3 |
|
星期四 |
曾永忠 |
高二(2) |
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
4 |
|
星期五 |
尹红 |
初三(2) |
质量和密度 |
5 |
|
星期二 |
谢训秀 |
四楼多媒体 |
用坐标平移 |
6 |
|
星期三 |
钟筱筠 |
初二(4) |
再塑生命 |
7 |
|
星期四 |
彭亮辉 |
高二(9) |
蛋白质和核酸 |
8 |
|
星期五 |
空缺 |
|
|
9 |
|
星期二 |
梁洪华 |
四楼多媒体 |
应用文—条据 |
10 |
|
星期三 |
刘晓兰 |
四楼多媒体 |
9.1压强 |
11 |
|
星期四 |
陈人萍 |
高二(2) |
高分子化合物 |
12 |
|
星期五 |
赵梅英 |
四楼多媒体 |
Unit 4 Section A |
13 |
|
星期二 |
朱华蓉 |
初一(3) |
丑小鸭 |
14 |
|
星期三 |
钟秋玲 |
初一(4) |
Unit 4 Section A |
15 |
|
星期四 |
徐书琴 |
高二(2) |
光学 |
16 |
|
星期五 |
马卫红 |
高一(2) |
立体几何 |
5.整个活动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2011年1月——
第二阶段:抽签报名,制定细则、方案(
第三阶段:选手竞赛(
第四阶段:总结表彰(2011年4月)
三、上课、评课细则
赣四中有效教学家常课大比武评分细则
参赛教师: 科目 时间: 授课内容: 评委: | |||||||
项 目 |
内 容 |
分值 |
评分标准 |
得分 |
小计 | ||
教学环节 |
贯彻“四步教学法” |
20 |
10 |
8 |
6 |
|
|
敦促学生做课堂笔记 |
6 |
4 |
2 |
| |||
准时上课不迟到,按时下课不拖堂。 |
4 |
2 |
1 |
| |||
教学内容 |
教学内容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无科学性错误。 |
12分 |
4 |
3 |
2 |
|
|
教学内容具体,容量适当,深浅适宜,符合学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
4 |
3 |
2 |
| |||
教学重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
4 |
3 |
2 |
| |||
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定位正确,切合学生实际,体现新课标理念。 |
12分 |
6 |
5 |
3 |
|
|
教学目标具体明确,教学过程体现目标的落实。 |
6 |
5 |
3 |
| |||
教学方法 |
有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并能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
12分 |
3 |
2 |
1 |
|
|
教学结构科学、合理,教学环节安排恰当。 |
3 |
2 |
1 |
| |||
教学有启发性、激励性,指导学生及时、灵活、有效地学习。 |
3 |
2 |
1 |
| |||
恰当和正确运用教具及现代教学手段。 |
3 |
2 |
1 |
| |||
学生主体 |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让学生展示和暴露自己的认知过程 |
12分 |
7 |
5 |
3 |
|
|
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讲效率,又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渗透学法指导。 |
5 |
4 |
3 |
| |||
教师主导 |
体现教师主导原则,教师点拨适时到位。 |
10分 |
5 |
4 |
3 |
|
|
能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
5 |
4 |
3 |
| |||
课堂训练 |
课内学生活动、训练安排合理 |
8分 |
8 |
6 |
4 |
|
|
教学评价 |
重视评价的多元化,重视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提高。 |
8分 |
4 |
3 |
2 |
|
|
评价以人为本,区别对待,以发展性评价为主,互动性评价为辅。 |
4 |
3 |
2 |
| |||
课堂氛围 |
教师富有激情,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自然。 |
6分 |
3 |
2 |
1 |
|
|
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积极动手、动脑、动口。 |
3 |
2 |
1 |
| |||
合 计 |
|
100 |
|
|
|
|
四、活动要求
1、本次赛课活动鼓励全体教师积极、主动参与,使活动真正起到促进每位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作用。
2、以“四步教学”法和校“十三条”的贯彻落实为重点,为“有效教学”的构建提供有力借鉴。
3、本次安排以选手抽签顺序为准,参赛选手务必精心准备,准时参赛。
4、竞赛工作小组认真组织,照像、签到、统分等必须有条不紊。
5、所有参赛教师赛课后请将教案、课件、一并交到科研处,科研处将每位教师参赛的教案、课件、成绩作好整理记载,上传到网站。
6、本次活动期间,各教研组长必须组织好本教研组的成员搞好本学科教师的听课评课活动,并如实地做好记载,并于
7、各评委公平、公正给分。以各评委的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数计算各选手的最后得分。选手分数统一张榜公布。
五、评奖办法
按组别的20%择优评奖,依照获奖人数分设一、二、三等奖若干。
赣州四中 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