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2013年江西省信息技术优质课大赛的小结<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首先感谢校领导对我此次参赛的支持,使我有幸于<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
其次,留下几点学习、思考的痕迹:
一、所有上课老师都是在前一位上课老师下课前5分钟,提前在场外候课;评委说这叫敬畏课堂。对课堂保存一颗敬畏的心是上好课的前提,所以说,我们要求师生必须按时进课堂只是一个基本级别的要求;
二、必须在规定时间下课,由于紧张、学生不熟悉等等原因,有部分老师的课是被评委叫停的,这些叫停的课没有一个是一等奖。有些老师就找到评委理论,评委说这叫掌控力不够,没有预见性;换而言之就是教学功底不行。我们赣州去的一位老师教学设计一流,原本也是很有实力冲击一等奖的,也是这个原因滞留在二等奖的前列,很是可惜。也给我打了扎实的一记耳光,因为在这之前我没有一次是从容的上完了的,在经过一个通宵加一个上午的混沌后才有了我现在的版本。
三、要求课堂是流畅的,于无形中循序渐进式,也就是要旧知识中牵引出新知识,而不能是突兀的拔高,在经过拓展后回归到应用练习;细细回味虽然不是完全按四步教学法来分配时间,但理念是高度一致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再反思后也认为,没有旧知识的牵引,1.没有基础,接受、理解都有难度;2.无牵引就无联系、无递进、无对比,也就不可能深刻、更不能形成体系。3.拓展就是为了更进一步的温故而知新。
四、抓落实,竞赛课是表演课,但是是要看到成效的表演课,是要看到如何形成成效的表演课,这就要看到老师如何巧妙的抓落实于过程,如何精彩的呈现落实后的效果。有的老师的课堂很热闹,但没有多少作品,或有作品,老师又没有反扣过来提示性再改进,对没有出效果的同学也没有任何评点,似乎还想避重就轻一带而过。这本身就是对课堂的不负责。
五、必须有学案,这是一个基本点。评委说每个老师必须明白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一个参赛老师都意识不到学案的价值,合格都谈不上,还来优质课比赛。说的有一位没有学案的参赛教师当场就下不来台。
六、知识教育靠“灌输”,人文教育靠熏陶。熏陶从哪里来呢?靠环境,靠渗透。评委说你们的校园我不能直接看到,但是我可以
有感而发,未经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如有不足之处还敬请批评指正!我更愿意听到的是批判性的言语,当我在困顿中无法前行时,那些带着善意的批判言语就如同我的天籁之声,我再次对所有批评指正过我的评委老师们和我学校的同行们致以诚挚的感谢,给你们鞠躬啦!前行的道路还期待你们更多的批评指正,再一次表示感谢!
赣州四中 张倍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