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周恩来在瓦窑堡遇险经过
<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
毛泽东是5月19日离开大相寺的。
老乡们得知毛主席要走了,早早地扶老携幼的站在窑顶上,沟旁,路边欢送他。毛泽东一边走,一边给群众摆手。
漫山青翠,桃花盛开。这个季节陕北的山山峁峁美极了。
与毛泽东和贺子珍同行的只有贺清华、黄应和、丁祥良几个警卫员以及马夫余达木、挑夫班。挑夫班的同志挑着毛泽东的铁皮文件箱和行李。余达木牵着毛泽东喜爱的长征时的战利品小黄马。小黄马除了脊背上的鬃毛是黑的以外,全身的毛都是黄灿灿的闪亮闪亮的。它经过战争的考验,遇到枪炮轰鸣不叫不惊不乍。毛泽东在一般情况下,很少骑马,总是与大家一起步行。
陕北的早晚很凉,中午却又很热,太阳火辣辣的。
毛泽东顶着太阳光汗流浃背地走着,第一天,毛泽东一行在一个小村里落脚。
第二天,天气晴朗,漫山遍野一片青翠,太阳光明晃晃的。他们过永坪,到源流湾的川道里突然敌机来临,警卫员不顾一切地把毛泽东拉进一个废旧窑洞里。毛泽东坐在潮湿的土地上,有点渴,从警卫员贺清华手中接过军用水壶喝过水,然后递给贺子珍。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只红辣椒,咬了半截,剩下半截递给贺子珍,贺子珍放到嘴里嚼着。
毛泽东说:“蒋委员长怕我们累了,让我们休息了一下。他总是要不时关照一下毛润之。现在休息好了,敌机也走了,上路!”说着他甩着胳膊走出窑洞。
越过新寨河,翻过黑山梁,进入枣树梁,呵,有骑兵列队。
周恩来、林伯渠、董必武、徐特立、吴玉章、谢觉哉等领导都站在一旁。
毛泽东脸上露出可爱的笑容。他检阅了骑兵,同领导一一握手,进瓦窑堡南门,到三道城后河滩,住进了一个两孔的石砌窑洞。
瓦窑堡风景独特,景致尤佳,城池座落在高原的山峦中,依山而建,延秀河从东而西.像利箭一样,将山分为两半,一半在城内,一半在城外。城内的一半叫米粮山,是瓦窑堡的制高点。
瓦窑堡是陕北一个交通便利商贾云集的重镇, 有1800多户人家,街上布满店铺酒肆,经商的,卖艺的,赶集的,很是热闹。突然,瓦窑堡城里突然枪声大作,还有小炮"咣咣"地响着,从山后传过来,周恩来一惊。
张云逸副参谋长(解放后为广西区委书记,副总参谋长,大将)跑步进来向周恩来报告了敌人进犯的情况:敌人已经进至米粮山北麓了,很快就要到达我通讯连和保卫队的警戒区,估计我们两个连队顶不住。
枪声来自北面横山县的石湾方向,进攻瓦窑堡的部队有骑兵和民团。
原来,匪性十足的国民党晋陕绥宁四省边区地方部队高双成的86师两个营800多人,突然从石湾方向袭击瓦窑堡。红军东征时,后方局书记周恩来为了毛泽东的安全,把西北局保卫队改编为一个警卫连(中央警卫团的前身),跟随毛泽东东征。他亲自同消瘦精干的警卫连连长魏文建(解放后为总后勤部物资部部长)谈话,提出警卫方面的要求,做了很具体的安排。
周恩来要求,毛泽东每到一地,魏文建都要先看好地形,派出警卫,在毛泽东的住房周围布好明岗和暗哨,确定好一旦有战斗,警卫连的抵抗线和阵地,以及怎么样掩护毛泽东离开。
这个警卫连也随毛泽东回到了瓦窑堡。
周恩来急忙让警卫员叫醒毛泽东。
然后周恩来带张云逸进去向毛泽东报告,敌人已经攻进了街道,我们的警卫部队正在抵抗,估计不能持久,请主席和闻天立即从南门撤离。
毛泽东站起来,知道情况严重,说:“恩来,我们一起走!”
周恩来说,:“主席,你先走了!你和闻天前面走,这里,我和张胡子殿后。”
说罢,周恩来出来,命令毛泽东的警卫员贺清华、黄应和等立即护送毛主席出发,从南门突出去!
这时,敌人已经从西门、北门冲过来。毛泽东在敌人的呐喊声和枪声中从南门撤出去了。
周恩来在十字路口对军事参谋陈友才作了布置,一定要坚守到中央领导安全撤出南门后,才能后撤。陈友才牢记周恩来的嘱托,顽强地指挥警卫部队猛烈抵抗,直至不幸阵亡。
周恩来一直目送毛泽东、张闻天安全出了南门,然后才对张云逸说,我们也撤退吧。
后来了解到是军阀高双成的部队听说中共中央要从瓦窑堡撤走,先行一步进城来抢财物的。他们没有想到,他们几乎把中共中央的“三驾马车”给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