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四中开展“原创命题技巧”讲座活动<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 “高考命题”与原创命题 赣州四中 黄 瑛 作为2010年参加过高考命题工作的幸运者,我今天将从我们日常考试原创命题工作的角度谈谈我的观察和思考。 一、 从高考命题工作流程看原创命题的必要性 命题组4月底开始工作,一周时间拿出第一稿——五月初审题三人组介入——反复审阅、挑剔、磋商、否定、重设(十几易其稿)——最后定稿进印刷厂。整个过程为时一个月。 就流程本身来说,保密工作印象最为深刻: 1. 命题组成员不能带入任何资料,不能有任何预设内容; 2. 每个成员负责的那部分的初稿,在集体讨论,反复修改,十几易其稿后全都面目全非; 3. 生活中保密工作十分严密。(进场检查——生活中处处受监视——试卷出厂武装押运) 观察所得:高考之前外间流传的任何小道消息,全不可信。想要加强复习训练的有效性,想要猜题押宝,自己原创命题的效果比外面的成题、信息题要好得多。我们应该平时扎扎实实钻研大纲、考纲,认真学习历年高考题,学习原创命题,在命题过程中揣摩和学习高考题的命题思路、方法等,进而培养学生应试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二、 关于高考命题的要求 每年语文高考题出来都有很多人评头论足,在高考改卷“试评会”上有时受到毫不留情的攻击,语 要求一:正确、准确;明确、明白。 正确、准确: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做到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要接受千万人的审视挑剔,最怕的是硬伤,所以,每道题,每个字、句,都要反复查阅、推敲。(2008年高考题语音题“咸与维新”——《辞海》?《词源》?造成心理阴影。)为了慎重,要查遍所有工具书。 明确、明白。要尽量不让学生在理解上有迷惑。 所以,在我们学习命题时要学会尽力表达得正确、准确、明确、明白,而指导学生审题时,要让他们充分重视命题者已经表达得明明白白的要求,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却容易搞得不明不白。 要求二:固守原则。 命题者尤其是命题组刘松来组长,头脑始终高度清晰,在反复十几次修改中,不忘固守原则。 总原则——不能脱离《大纲》《考纲》。 但此外还应该固守以下几点(1)有利于达成甄别上的公平公正;(2)有利于具有不同言语兴趣和积累的学生的最佳发挥(文科理科学生的思维特点及偏好)。(3)有利于引导语文教学,刘院长还提出要发挥高考指挥棒的作用,提高语文教师的地位。(4)实现学生素养发展目标。 要求三: 要考虑到舆论的评判。 要求四: 逃逸性。 逃逸性就是反猜题押题。这是命题人员的重要工作。他们逃逸的对象不仅是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更有各类教学刊物、各类媒体,尤其是资料商。 但不管他们怎样逃,总的原则和思路是不会变的,我们复习时“猜题抓题”抓不住具体的内容是正常的,但只要抓住它逃不掉的东西就足够了。 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题目的逃逸性并不靠偏题怪题来实现,所以,我们原创命题时应该避免求新求怪。 要求五: 有利于评分操作上的公平公正。 “主观题客观化”常常受人指责,但是要使评分尽可能公平公正,“主观题客观化”仍然难以避免。 三、我们学习原创命题时注意的问题。 不管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有多少新的理论出现,实际上高考依然是中学教学的指挥棒。高考考什么我们就教什么,高考怎样考我们就怎样教。 因此,第一,琢磨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是我们每个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第二,平时养成积累资料的习惯,占有资料越丰富越好。 第三,要牢记命题指导思想:回归语文能力本位,回归语文教材,导向读书,丰富学生人文内涵。这几年的高考题是这一指导思想的很好诠释。也就是说,命题人正在实践这一思想,每年都在努力将这一思想落到实处。 第四,重教材的基础知识,重教材的基本能力——重视书后练习。 第五,不管是分析高考题还是我们平时自己命题测试,每道题都要明确设题的目的性、特殊性,要研究题目的功能意义。 第六,主观题要以高考题为范本,反复研究题干是怎么问的,参考答案是怎么答的。 总之,不管教学还是命题,我们要牢记两个关键词——“导向”“回归”。要牢记,命题是为了考查学生的某种特定能力。
中考命题心得体会
赣州四中 张伟
好的试题的命制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命题人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试题命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不可或缺的专业能力,也是提升自己有效手段。本人于2010年和2012年被选拨参加当年的赣州市生物中考命题工作,下面我将围绕参加中考命题的感受,谈一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一、命题的基本理念
1、坚持以学生为本。切合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命题,不出繁、偏、怪题,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切合初中教学实际。
2、强调能力立意。试题应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的着眼点主要放在考查能力上,对知识的考查主要是检测知识运用的能力。
3、强调应用性。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考查实践能力,克服部分学校中“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理论脱离实际的教学倾向。
4、增强探究性。要注意考查创新意识,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试题要灵活开放,有助于学生拓宽思维空间,便于创造性的发挥。
5、注意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引导学生关注对所学知识适当的重组与整合;在考查对所学知识的组织、存储、提取、理解运用、分析综合等能力的基础上,强调考查学生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
6、试题应注意体现积极的价值取向,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7、注意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
二、命题的原则
1、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命题要有利于指导学校加强日常教学工作,有利于课程改革,同时也要有利于高中选拔人才。
2、初中阶段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所以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命题。
3、试题要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对初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文化素质和能力应进行较全面的考查。
4、科学性是保证试卷质量的关键,也是对命题的基本要求。要保证试题内容的正确性,避免出现政治性、知识性、技术性等方面的错误;保证命题的科学性,如试题表述要规范,问题明确,语言简洁,图形清楚,专业术语准确,答案要避免出现歧义。
5、试题的难度比例适当,要有利于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考出自己水平;题目设置要有梯度,起点适当(试题的易中难比例为7:2:1)。
6、命题要有规范性,要严格按照命题的程序和要求命题。
三、命题的收获
1、平时在专业方面要有足够的积累
中考命题的准备资料的丰富程度,全面超出我的想像。以前自己在出月考试卷,期中试卷时,有时只用一个晚上,几本参考资料就可以搞定一份试卷。参加了中考命题后才知道,要准备的资料除了教材、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外,还有大量的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及中考复习专题分类汇编。这就要形成一种积累素材的意识和习惯,把平时在教学中看到的好的题目要记录下来,专门制成一个题库,日积月累,自己就会拥有丰富的命题资源。所以说,要命好一套高质量的试卷,命题老师的阅历和积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因素。
2、命题要有科学的流程
命题的基本流程大致可分为6个主要阶段:(1)对照《考试说明》和历年中考试卷确定考察的知识点;(2)命题组成员分工负责各个大题初步选题;(3)题目的讨论和选定。(4)根据知识点的分布测评难度,再微调题目;(5)反复读题,校稿确认表达的科学和严谨;(6)定稿交付印刷。要在短时间内命制一套科学的试卷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没有一套科学高效的方法根本无法办到,虽然我去命题之前对《考试说明》也阅读过多遍,但是在命题过程中从未如此仔细地去对照研究,分析确定试题的难度和搭配,通过这次的命题后,我非常深刻地体会到了《考试说明》的指导作用,所以以后我命题的时候,我都会仔细地阅读教材和《考试说明》来确定要考察的知识点和难度,再围绕确定的知识点和难度来选题编题,这样就显得目标性很强了。
3、审题过程要一丝不苟
中考命题工作是项十分严肃而又精密的系统工程,从开始初拟试题到最终完成,中间要经过多达十几次的打磨和反复校对。试卷质量的好差不仅要求覆盖知识点、回避陈题、无科学性错误、确保难度系数、突出亮点,而且涉及千家万户,若有错误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所以每个人都很严谨、认真,对试卷中的每条题、每句话、每个字、甚至标点符号都会仔细研究,有时为推敲一条题,都要忙到深更半夜,为确保无误,数十次的校对到最后见到试卷都有呕吐之感。这也让我想起以前命制的那些题目,如果用这样的眼光来审视的话,肯定是漏洞百出,问题多多啊,所以命题真是一项严肃认真的活,从此,不管是命题还是写材料,我都会多看几遍,告诉自己肯定还有些问题要改,尽量做到精益求精。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浅薄之见,与大家分享、交流,不成熟之处请批评指正。总之,两次中考命题的经历,是我从教以来难得的一份,无论是对专业素养的提升,还是经验教训的汲取,都令我感到不虚此行,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