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晚报》报道我校办学成绩
7月5日,赣州晚报第10版《育桃李·校园》栏目以《校园文化育人 全员阅读启智 赣州四中中高考成绩稳中有升》为题,对我校的办学情况及成绩进行了详细报道。
附一:该报道电子版链接:
http://szb.gndaily.com/gzwb/html/2016-07/05/content_320066.htm div=-1
附二:该报道全文
校园文化育人 全员阅读启智
赣州四中中高考成绩稳中有升
本报讯(记者穆宇清)在老百姓的眼中,评价一所学校好不好,可能首先看的是成绩。对此赣州四中并不吝于给出一份答案:据初步统计,赣州四中2016年高考文化一本上线16人,其中600分以上1人;文化二本上线97人;体艺二本过“双控线”216人,其中30余人次通过中国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一流艺术院校的专业测试。中考方面,最高分为733分,有5人700分以上,680分以上14人,663分以上28人,624分以上73人,600分以上90人。这份答案或许并不耀眼,然而近6年来该校学生成绩的稳中有升却是有目共睹的,亦是这所百年老校用文化立校实现“触底反弹”式复兴之路的具体体现。
润物无声
要求别人做的自己先做到
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品德比分数更重要。一所学校到底好不好,重要的不是考试分数有多高,而是从学校走出来的学生整体素质有多高;重要的不是硬件设施有多豪华,而是从每个角落都能看出学校的特色。文化立校,是一个很宏大的主题,校长刘爱平却喜欢从细节着手,点滴抓起。并提出了打造以“六种精神”为主的校园文化,要求管理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毅力上“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潜能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信念上“笃志弘毅,止于至善”,处世上信奉“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在赣州四中不大的校园里,孔子雕像、经典文化励志浮雕墙、文化长廊、怡心廊、景观石、教育愿景墙、名人浮雕墙等在花木掩映中沉稳隽永;种有白玉兰和桂花树的曲径通幽处是“日月同辉”形状的“和”山水园林;云鹰迎风雷,格致且行知,厚德以载物的教学楼群森然而立,仿若治学之严谨……干净整洁是无数到访的人们对赣州四中的第一印象,老师谦逊学生守礼,全体师生的执著坚毅是它吸引人们的基本品格。
刘爱平一直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管理理念,校长要求老师做到的,校长要首先做到。所以,他总是每天清晨在学校门口朗读国学经典,他是“厕所校长”“卫生校长”,坚持每天两次打扫厕所,在校园里捡垃圾。老师要求学生做到,老师要首先做到。所以,老师们都准时到校从不迟到,自觉维护校园卫生,甚至取消了年级组办公室里的垃圾桶,自带垃圾袋打包。更有“和”山水园林成为一块道德试金石,以其常年保持池水整洁、鱼龟悠闲、环境清雅佐证了润物无声的正能量。
潜移默化
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太坏
7月3日,已进入暑假的赣州四中比平时静了许多。除了正在紧张学习的高三年级学生,在学校图书阅览室里也是人头攒动。阅览室内几无空位,所有人都很安静地读书写字,偶有走动也是轻手蹑脚,最大的声响恐怕也就是空调工作的声音。
上初二的许思颖是当天轮班的“图书阅览室志愿者”,整理书籍和打扫卫生后,她才坐下看书。因为学校开设的阅读课,让原本阅读单一的她开始涉猎各类书籍,而且通过对国学经典的阅读,更明事理,更能读出些许传统文化的韵味。
作为赣州四中“阅读名片”中最核心的内容,从去年暑假开始,该校就节假日也照常开放图书阅览室,成为一所几乎全年开放免费阅读的学校。这不仅满足了学生假期苦寻阅读场所的需要,甚至名声在外,吸引了许多外校学生与社会人士也来看书。在文学类书架附近的长凳旁,记者遇到了儿子在赣州四中读初二的刘女士。刘女士平时一直有阅读的习惯,开家长会的时候听说学校的阅览室暑假也开放,就特地跟着儿子一块儿来看书。她还盛赞学校开设的阅读课,觉得儿子现在性格沉稳了许多,也能静静地看书了。
据该校政教处主任李英介绍,为了大力打造“阅读名片”,学校不仅要求学生多读多看,还要求老师也要在阅读上多下功夫。例如鼓励教师多写阅读感悟,写得好的甚至集纳出书,定期为优秀老师赠书、开读书沙龙进行心得交流。在激励中,让老师们读得越来越多,写得也越来越多,增益许多。
除了阅览室,学校在每个年级组办公室外设置了读书角,在每个教室里,还配备了结实的书柜,放置报刊与书籍。就在今年暑假,学校还将开建“日知堂”书吧。校长刘爱平总是笑着说,“爱看书的孩子,坏也坏不到哪里去。”比起让学生去玩游戏、看电视剧,就不如吸引他们去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的魅力就在于潜移默化间让学生不知不觉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