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 水 轮 流 转<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在2012届中招宣传会议上的讲话
尊敬的家长们、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一年一度的中招工作马上就要开始了。今天利用周六的时间,召集大家到学校五楼会议室开会,主要是想和大家一起商讨孩子们如何理性地填报中招志愿的问题。这既是学校的义务,也是同学们应有的权利。家长们,说实话,现在绝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做父母的都有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思想,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所出息,记得《增广贤文》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孩子们要想三年后能考入一所比较理想的大学,中考志愿的填报就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了。我想,不管选择哪所学校就读,能坚持选择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记得新飞冰箱的一句广告词是这么说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成才,学校决定继续举全校之力举办两个高一实验班,每班限额三十五人。现就我校举办高中实验班的几个问题向在座的各位家长做个汇报。
一是为什么我校要办高中实验班?
赣州四中曾经是一所赣州市响当当的名校,曾经有过他的辉煌历史,办学历史也快近百年,上世纪80年代,由于政策的调整,赣州四中由重点中学变为普通中学,学校优质生源由此逐步减少,高考升学率也开始显著下滑,进入21世纪的前些年,生源质量和办学声誉落入了历史的最低点,社会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学生不满意。记得我在赣州三中做副校长的时候,常听到孩子不愿意到赣州四中读书的议论和家长社会对赣州四中办学的指责。主管局领导对此也很着急,俗话说,触底必反弹。2009年,在主管局和全校教职员工们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再次被省人民政府评为省重点中学。由此,学校开始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尤其是近一两年来,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均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师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校硬件设施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客观地说,如今的赣州四中,就学风教风校风而言,我们没有比中心城区任何一所重点中学更差,而且只有更好。欢迎在座的各位家长随时来学校指导检查工作。
众所周知,办好一所学校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师资、管理和生源。而生源却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上个学年,我提出了要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把赣州四中打造成一所江西省名副其实的重点中学的奋斗目标,一年多来,全校教职员工“以日月逝也,岁不我与”的精神状态积极行动,主动配合,学校大兴教科研之风。近几年,学校高考升学率有了较大幅度地提高,五年前二本录取人数为20,四年前为54人,三年前为72人,两年前为88人,去年为130人。我相信,不出五年,报考我校的学生一定能达到低进高出和高进优出的目标。毋庸讳言,尽管升学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学校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离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省重点中学标准还有较大的差距,毕竟四中目前的生源还是比较低端。四中要想打翻身仗,就必须提高文化二本上线人数和比率,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四中就必须采用各种措施改善生源结构。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的品味,能有更多的学生考入一本一流大学,学校下大力气从2009年开始每年创办两个高中实验班。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二是我校创办高中实验班的情况。
2009年,我校招收了五十多名当年上赣一中和赣三中最低统招录取线的学生进入高中实验班,通过近三年的努力,这两个实验班如今发展态势良好,在不久前结束的高三一模考试中,我校两个实验班学生成绩不错,按市教研室的初步划线,我校二本文化上线达35人,一本上线达13人,其中有四人进入全市前百名,二本上线比率达70%(周边最好学校的比率为39%),一本上线比率达26%(周边最好学校的比率为19%);高三实验班,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成绩由榜上有名开始变为位置前移,尤其突出的生物学科竞赛,我校高三实验班同学的成绩获赣州市前四名;高三实验班,参加2012年高等院校自主招生考试,有10余人次获得名牌大学资格,这是近十年来的第一次不出意外照此发展,相信2012的高考一定会让社会刮目相看。届时,我们继续招收高中实验班的情况就会大幅度地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家长与学生的认可;现在高一两个实验班发展态势也很良好,其成绩已经远远超过同类中学,老师们也很拼命。同学们也很努力。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我作为校长,已经基本做到了我当时对孩子和家长们的承诺。三年来的实验班办学证明:我校完全有能力办好实验班。毕竟,我也是在赣州三中做了十几年副校长的人了。我坚信:只要我能带领全校教职工们不断吃苦,不断坚持,就一定能践行老子的那句名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三是我校的师资情况。
实事求是地说,目前,我校完全有满足高中6至8个实验班教学的优质师资。理由如下,一是作为一所上世纪90年代后才开始走下坡路的优秀学校,学校里还保留了一批年龄在四十五岁左右的优质师资,这批人当时都是在学校鼎盛时期进入赣州四中的;二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老师的更新换代,我们学校补充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师资,这些青年师资在最近几年的各级各类教学技能竞赛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其获奖的等级甚至超过了中心城区的其他重点中学。三是年龄在三十五岁左右的师资,因为他们进入赣州四中后,即刻面临长时间的低端生源。俗话说:高徒出名师。因为生源水平低端,从而阻碍了这批老师教学水平的发挥,但这批老师的教育教学素养还在,可塑性还很强,作为校长,我如今的一个重点工作就是想法设法激活这批老师。从上个学年以来,我就陆陆续续地采取的各种措施来提<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
家长们,我也是一个孩子的父亲,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受到最好的教育。故不少的家长都会为孩子的成长寻求最好的环境,在目前的体制下,家长唯一能做的,就是帮助孩子选择一所学校。其实,就我20多年的教育经历看,选择老师比选择学校更为有效,因为任何一所好学校
四是招收高一实验班的一些条件。
经过学校慎重研究决定,今年高一继续举办两个实验班,每班限额35人;凡达到当年赣一中或赣三中统招最低控制分数线的,免除该生学费;凡超过当年赣一中或赣三中统招最低控制分数线30分以上的,免除该生学费和课本费;优先考虑每年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优先考虑每年的王氏奖学金,优先考虑每年来自校外的各种助学金;优先考虑学校的各种荣誉;三年后考入一本一流大学的,奖励1至2万元人民币。家长们,我们知道,经济上的优惠都是次要的,关键是孩子们选择赣四中高中部就读能否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的梦想。可喜的是,马上就要毕业的高三实验班给我们下一届高一实验班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借鉴,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可以给我们的孩子更有针对性地学习提供很多现实的帮助。
五是关于我校的管理。
从2010年9月份我任校长以来,我就一直遵循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以“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的理念带领学校团队。凡是我要求老师做到的,校长必须首先做到,凡老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要首先做到。20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教育无需多少创新,教育是千万来不得半点虚假的,搞教育的人必须踏踏实实。否则,贻害的将是几代人。无数成功的教育实践表明: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前苏联的苏赫姆林斯基,近代中国的陶行知,张伯苓、梅贻琦等无不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优秀校长的内涵。校长不仅要把握前沿教育理论,更要身体力行。校长要想搞好学校,就必须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校工作之中,为了构建学校的读书氛围,我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或读书或写博客,每天七点前必到学校大门口大声读书背书不论刮风下雨甚至下雪,从不间断。我要求所有行政干部们背《论语》,我自己已经背诵了近两万字;我要求全体英语老师开展单词默写大赛,我这个学政治的且有20年没有摸过英语单词的人,硬着头皮参加单词默写比赛;为了鼓励老师们写教育反思,我三年时间写了近七十万字的读书笔记,并开办了以我的名字命名的“刘爱平教育随笔”,如今,我自费把我的随笔编成了两本小册子,为了激逼老师们提高业务水平,我同老师们一道参加课堂教学大比武,做每年的高考试题,做高考一模试题;为了学校的发展,我上个学年没有外出参观学习过一次,而是始终与我的老师们与同学们朝夕相处。我基本做到了急师生之所急,想师生之所想。
家长们,同学们,我不敢说我有多优秀,但对一个曾经受到过挫折的且喜欢思考的我而言,我明白并且反复告诫我的同事们和学生们:成绩在被窝里是躺不出来的,在酒桌上是喝不出来的,在麻将桌上是摸不出来的,唯有靠实干才能成功。我相信自己还是能做成一点事的。
如今,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好好利用组织给我提供的舞台,实实在在为赣州中心城区的普通教育做点实事,争取多为中心城区的老百姓培养更多一些的优秀人才,把赣州四中真正做起来,变成一所家长学生社会领导都满意的中学。如此,那怕在办学的路上有多少艰难和险阻,哪怕前面是地雷阵,哪怕前面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义无反顾,死而后已。
最后,欢迎同学们报考我校实验班,这既是给我机会,给学校机会,更是给你自己机会。相信我,选择赣州四中,一定不会让你后悔。
谢谢大家!
二〇一二年四月七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