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研究型学习 拓展素质教育
——观曾仕强教授《易经与家庭》讲座有感<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12月28日下午,我校政教处利用班主任例会时间组织老师们在学校大会议室,集中观看了由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讲授的百家讲坛栏目——《易经与家庭》。曾教授风趣幽默,博古通今,思想独到,深入浅出,简直给老师们饮用了一碗可口的心灵鸡汤,滋润着我们每一个老师的心田。曾教授不时引用很多古语,发人深省,引人入胜。而且往往佐以案例讲解,引得一些年轻老师开怀大笑。四十多分钟的讲座使老师们意犹未尽而又受益匪浅。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明白了思想工作不是一味说教,而是有诸多技巧。而这些教育教学技巧的来源无疑是学习。所以我们深深感到作为新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加强研究型学习,才能更好地拓展素质教育。
研究型学习是以“培养人们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强化人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其促使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升综合素质,自觉拓展和推进素质教育。
教师加强学习是时代的要求。古人云:大业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知识是素质的源泉,素质是能力的基础。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学习。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不二法门。教师只有下功夫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增强自己的知识涵养,才能成为更好为人民服务和使人民满意的教师。
教师加强学习是从教的基础。前教育部长周济指出: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学相长,学习向来是教师为学从教的基础。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须有一桶水。
那究竟如何加强研究型学习呢?我们认为它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端正学习态度
作为教师要深知学习与工作不能截然分开,磨刀不误砍柴工。学习帮助老师们提高理论水平,不仅不会耽误和影响工作,还会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应该摈弃那种认为“自己有高学历,不用怎么学也能应付过去”的心态。有高学历固然是一种优势,但如果满足现状,也不可避免要落伍,甚至被淘汰。因为我们所处的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和技术层出不穷,学过的知识不及时更新,就会很快过时。在信息之窗直接开向全体学生的今天,“十年寒窗,终身受用”已成为历史,当今社会如果停止学习,就会成为信息社会的“文盲”。一些教师时而被学生问得张口结舌,困窘得只好以“弟子不必不如师”以自我解嘲实在可叹。不断充实自己,自觉地成为努力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使自己具备系统的、精深的专业理论,广博的人文知识,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精湛的教育艺术,能够有效地解决新形势、新理念、新课程、新观念带来的新问题,主动变“一桶水”为“长流水”,从而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师要树立学习为本、终身学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新理念。一名教师,如果只埋头工作而忽视学习,即使有敬业精神和干好工作的良好愿望,工作也难以上台阶,个人的成长进步也会受影响。每位教师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使学习与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才能使工作更富有活力和创造力。当然我们大部分老师说既要备课辅导,又要批改作业,根本无暇到阅览室读书看报,更难去捧读精典古藏、中外名著。这些理由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想一想我们还是有片刻的闲暇去涉猎一些必要的知识的。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只要去挤总是有的。”许多才高八斗的学者的床头从来都摆放书籍以备阅览,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时间,而不要为自己不读书找借口。
二、转变教育观念
首先是树立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不断发展的。每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创造潜能,要尊重和关爱每一位学生。其次要树立创新的观念,成为创造型教师。要有强烈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对于缺乏可靠论据的权威观点,敢于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为学生的创新意识作出表率。另外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所以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而在师生共同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产生许多新的问题,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转变应试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学理念,转变角色职能,用丰富的知识来活跃和充实我们的课堂。
三、注重教学效果
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应涵盖三个基本范畴:教师专业知识(包括普通文化知识、任教学科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等)的拓展,专业技能和能力的养成,专业素养的健全。教师职业道德、心理教育能力、教学基本功和学科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能力的养成都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课堂教学来说,要先备好课,备课要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过程,上课更要讲究艺术性,有语言表达艺术、板书设计艺术、教学过程优化艺术等。这一切都需要我们通过学习不断完善。而对教师而言,提高学习能力,重要的是提高吸取新知识、采集新信息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指导教学的能力。教师只有在学习中多积累,多思考,敢于实践,才能学以致用。所以教师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思考的能力,对改革中的问题,进行理性思维和科学回答,形成新的想法、思路,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教学的质量。
四、多听课多学习
听课是学习提高的一条捷径,能够迅速补充自己所需的知识和素养,使自己较快的突破教材关,教法关,取得专业上的长足进展。听课还有利于我们吸取老教师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借鉴他们的教学艺术,对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有事半功倍的作用。这里的听课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听其他老师的课,二是请其他老师听课。听老教师的课,能使我们学到书本上根本没有的宝贵的教学经验;请其他老师听课,虚心求教,对比反思,点拨升华,同样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因为在讲课的过程中,每个人必定都有自己的不足。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通过请其他老师听课能帮助自己及时发现不足,尽快改正,提高自己。
听其他老师的课要会听,和学生不一样,我们不仅要听授课内容,还要听授课方法,听老师,听学生。听方法就是要注意听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重点、难点怎样突破,教材如何把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如何处理。听老师就是要注意在整个课堂上老师是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如何把整个课堂气氛控制得恰到好处的,或者是课堂上出现这样那样的意外情况,老师是怎样处理的。听学生就是要注意课堂上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学习效果等,以此来检验教师运用的方法是否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