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第十五届江西省中小学智能机器人技能提升活动的心得体会<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赣州四中 蓝 鋆
在三月份时候,我校获赠市电教馆赠送的两套中鸣科学风暴机器人,用来参加机器人比赛。在经过学校领导的讨论之后,决定将这个重任交给我。说实话,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我是受宠若惊的,因为作为一个新人教师,能够得到学校的信任,带领学生参加学校从来没有参加过的机器人比赛,我感到非常的荣幸,感到荣幸之后,我就开始担心我能否完成此次任务,因为我自己本人也没有参加类似比赛的经历,而且因为之前也没有开展过机器人教育,所以学校在这方面也没有什么资料能够给我帮助,一切从零开始。所幸的是,省电教馆很快就开展了一个针对受赠设备学校老师的培训班。参加这个培训班之后,我知道了很多关于机器人教育的知识,也了解很多关于我们学校所能参加的中鸣超级轨迹赛的知识。
其实,作为国家推进素质教育的一大方向,早在2003年,教育部就已经将机器人教育的相关内容列入普通高中课程中,而且智能机器人的研究也一直是各大高校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随着去年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首批招生,今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数百家院校开设机器人类人才自主招生报名渠道,机器人竞赛也变成了可以与其他竞赛项目一样享受自主招生加分政策的竞赛。然而,真正的在中小学开展机器人教育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第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机器人的价格还是非常的昂贵,每个学校也只能购买少数几台机器人。现阶段我们能看到的机器人教育是企业推动或社会机构推动的,市场上是以竞赛驱动运行模式,校内是以兴趣小组为形式的活动,并没有真正“走进课堂”,没有走到“每一个”学生身边。但是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大家对机器人教育认同度的提高,加上来自全国各地先行者的推动,机器人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例如,《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就加入了机器人模块,很多省的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材中也出现了机器人,更有许多教师,加入了机器人教育的行列,机器人教育得到了重大的发展。
那么,开展机器人教育对于我们学生有什么用呢?除了可以参加比赛,拿到奖项拥有自主招生加分的福利之外,机器人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机器人融合了计算机、机械、电子、通讯、控制、声、光、电、磁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在活动中,既教会学生去思考,又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培养综合素质。学生通过亲手组装机器人系统、检测调整传感器、编制调试控制程序等工作,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得到提高,这些对进行学科知识渗透、培养素质全面的创新性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今年是江西省第十五届机器人竞赛,早在2003年,也就是教育部将机器人教育的相关内容列入普通高中课程中的时候,江西省就举行了首届机器人比赛,十四年的时间过去了,江西的机器人教育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进行机器人教育的尝试,在学校开展小范围的机器人教育,每年的机器人竞赛参赛队伍都有增加,而且参赛项目也越来越多。并且值得高兴的是,我们赣州市今年举行了首届中小学智能机器人技能提升大赛,来自全市20个县(市、区)中小学的100支代表队177名选手参赛,我校在中鸣超级轨迹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总共派出4支参赛队伍,其中三支通过了选拔赛,代表赣州市参加江西省第十五届机器人竞赛。在省赛中,我校三支队伍与其他各县市的33支队伍共同竞争14个获奖名额,并且排名第一的参赛队将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的机器人比赛。最终,我校首次参加比赛,获得了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并且在此项目中,我校是赣州市唯一一所取得奖项的学校。
通过带队参加此次竞赛,作为带队老师的我收获很多,不仅仅是了解了更多关于机器人教育的知识,更多的是与其他地区的教师交流,提高了自己的水平,我相信,随着时间发展,机器人教育能够真正的走进中学校园,我校的成绩也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