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一道成长
——在2017年秋季家长会上的讲话
赣州四中校长 刘爱平
尊敬的家长朋友:
我叫刘爱平,从2010年起担任赣州四中的校长,至今已经八年时间了。我有些心里话想对大家说。首先,我感谢你把自己的孩子送进赣州四中。我认为这是你对我校的信任。我和我们学校的老师们一定尽我们的全力不辜负你的信任。
衡量一所学校办的好坏的重要标志是:看当地的老百姓是否愿意把孩子送到这所学校读书?看学生是否愿意在这所学校读书?可喜的是,最近几年来,要求到我校就读的孩子越来越多,每年中考报名的时候,报考我校高中部的学生比率达到8比1。如今,学校的生源结构正在发生良性变化,优质生源开始落户我校。这是家长信任我校的最好证据。我也是一个孩子的父亲,我完全可以理解,当你把孩子送进我校的那一天,就对学校的老师寄予了厚望,希望你的孩子能够在老师的教育培养下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但是,不知你是否思考过,孩子是否能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取决于三个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三个教育中,首先取决的不是老师,而是你这位家长。
任校长八年来,我一直在学校推行“感染教育”,即校长要求老师做到的,校长首先做到;老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八年来,我每天坚持在校门口诵读经典,坚持打赤脚与孩子们一起跑操,坚持做学校男厕所清扫义工,坚持捡拾地面垃圾,长期坚持下来的结果,学校师生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离脱胎换骨的变化还有很大的差距。为何?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只注重了学校教育,而忽略了家庭教育,尽管家长很支持学校的各项工作,但学校还是没有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巨大作用。
以往的家长会,我都是向大家报告学校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成绩,很少与家长共同探讨家庭教育问题。我一直认为,一个孩子的成才,主要功劳不是学校而是家庭。道理很简单,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庭氛围如何,家庭教养如何,家长素质如何,都将决定孩子的人生。
家长们,我这里所说的家庭氛围,家庭教养和家长素质,不一定和文化程度有直接的联系。现实生活中,有的博士家长依然“培养”出了罪人,而大山里一些目不识丁的家长却培养出了一个个有出息的孩子。我国著名生物学家陈章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出生于农村,父母几乎没有什么文化,因此他也谈不上什么早期的文化启蒙,九岁才读小学,但因为他的父母是一个善良的人,是一个勤奋的人,于是,一粒科学家的种子便在这对农民夫妇的手中开花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也是教育者——不管家长是否有很高的文化水平或是否学过教育学,只要有孩子,他就是教育者。这样看来,我们(也就是我、我校的老师和你们家长)之间,本质上是一种同事关系,因为我们都是教育者啊!因为我们都有着共同的教育对象——你的孩子啊!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期盼着你的孩子成为有用的人才啊!
我校老师在多大程度上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你的孩子就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为我们所期待的人才,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我们学校一直在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老师的教育水平。从最近几年老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的成绩看,我校老师的教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发展势头很猛,一点都不亚于周边兄弟学校。作为校长,我向大家保证,今后,学校还将继续加大老师培养力度,不辜负家长对我校老师及我本人的信任。
同理,作为孩子的家长,在多大程度上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你的孩子就在多大程度上成为你所期盼的有出息的人,这也是不容置疑的!可是,是不是每一个家庭都有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呢?你的家庭里有没有出现这样的场面呢?晚上或是周末,孩子在书桌前痛苦而心不在焉地看书,旁边,孩子的父亲在和一群哥们喝酒聊天;另一旁,孩子的母亲正和一群人在桌子上大呼小叫地搓着麻将;而在厨房,孩子的爷爷或奶奶正在洗碗;父母的声响干扰了孩子的学习,孩子有点不耐烦了,从书桌前站起来想出去玩电脑,这是,父母开始呵斥孩子······
我可以断言,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绝对不可能有优秀的学习成绩,更不可能成为有用的人才!老师们,家长朋友们:成绩在酒桌上是喝不出来的,在牌桌上是摸不出来的,在歌厅里是唱不出来的,在被窝里是躺不出来的。唯有靠实干,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啊!当然,我相信,我们赣州四中的老师不是这样的,我们赣州四中的学生家长更不是这样的,而且我还相信:我们赣州四中的家长都是合格的家长。
但是,作为校长,我还“得寸进尺”地希望,我们赣州四中的所有家长不仅仅是合格的家长,更是优秀的家长。刚才我说过,我也是一个家长。我有个天资并不聪明的男孩。但在我们夫妻俩的教育下,他成长的很顺利。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夫妻俩也在成长。这其中有许多故事,例如,孩子自上小学起,我们夫妻俩就没有接送过孩子,即使参加中考和高考,孩子都是独立前往,我们做父母的只是在家做好后勤服务工作。自孩子上中学起,我们夫妻俩几乎没有催促孩子起床上学,孩子们普遍爱睡懒觉,我的孩子也不例外。但是中学六年,孩子除了偶尔生病不舒服时晚一点到校,平时几乎没有迟到过。我们是怎么督促孩子做到的呢?我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然后开始在客厅里诵读经典至六点二十左右,孩子每天是听着他爸爸诵读的声音起床的。
还有,在孩子午睡的问题上,我们夫妻注重抓早抓细,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必须午睡,上中学后,并没有因为孩子在家休息而放纵他的行为习惯,要求孩子也要午睡,起初,孩子抵触情绪很大,我便和孩子一起午睡,一段时间后,孩子尝到了午睡的甜头,听课效率自然不低。
各位家长,为什么我在这里要特别提到午睡问题?孩子午睡好了,下午和晚自习时,才不会打瞌睡,众所周知,孩子在校的学习时间,下午和晚上时间更长,更为关键。就这个简单的问题,我也曾经和家长交谈过,家长们都表示了无奈。
家长们,学校管理有两个真空期,一个真空是午休时间,一个真空是傍晚课外活动时间。孩子们出问题,主要出在这两个时间段。鉴于此,我们学校出台的关于午休期间的静校制度,午休期间,学校运动场地禁止任何运动,开放图书馆,力所能及地把孩子们吸引到图书馆看书。如今,午休期间的图书馆经常出现爆棚的现象。图书馆容量有限,希望家长们在孩子午睡的问题上狠下决心,花些心思,帮助孩子养成午睡的习惯。
也许有的家长朋友会说:我怎么能够和你比呢?你是专门搞教育的,还是校长,而我却不懂教育。不对,刚才我不是说了吗?每一个家长都是教育者,其教育水平和所谓的文化水平不一定有直接的联系。我的体会是,和孩子一道成长,是最好的教育。所谓和孩子一道成长,说起来就是两点。第一,和孩子一道阅读。第二,和孩子一起写作。也就是共读和共写。
家长朋友们,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的更优秀吗?我真诚地建议你,从今天起,和孩子一起读一本有趣有意义的书。例如读李镇西老师写的《做最好的家长》等,请你和孩子一起读,一起讨论,一起反思,一起进步。我真诚地建议你,从现在起,和孩子一起写成长日记。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反思然后不断超越的过程。而写作就是最好的反思。孩子通过文字,可以写自己的苦恼与喜悦,你通过文字可以写出自己对孩子的期待。写出自己对教育的感悟。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家长和孩子一起写作,是最好的成长方式。你也许会说,我文化水平低,写作能力差,哪能写呢?我工作忙,那有时间写呢?这话错了。最早开始成功实施家长写教育日记的是河南焦作市,那里全市的中小学家长都给孩子写教育日记。在这些家长中,相当一部分人连小学都没有毕业,有的家长甚至是一边翻字典一边给孩子写教育日记。许多让家长老师头疼的孩子问题都得到了良好的解决,许多不被看好的孩子都成为了优秀学生。孩子和家长都在学习和写作中成长起来。
还有,拿我自己做例子吧,10年前的我,写500个字的教育随笔,都要花费四五个小时,因为肚里没有货,写不出来。为了孩子,为了学校,我什么都愿意付出。如今的我,写了近1400篇文章,近300万字,出版了七本教育专著,也发表了一些文章。家长们,为了我们的孩子,牺牲一点业余时间,从与孩子共读共写开始你新的家庭教育吧!
请记住:孩子之间的竞争,其实是家长之间的竞争。家长的智慧,往往会化为孩子的智慧;家长的善良往往会变成孩子的善良;同样的道理,家长的愚昧,往往也会化为孩子的愚昧,家长的恶习,往往也会变成孩子的恶习。是通过改变自己的教育而造就孩子的美好未来呢?还是坚持自己愚昧的教育最终葬送孩子的前程呢?
请记住: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我相信你能够成为成功的家长,而只有你成功了,你的孩子才能成功;只有你和你的孩子成功了,我们学校的老师和我这个校长才能真正拥有成功的快乐。让我们一起努力,好吗?谢谢大家的聆听。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五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