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99js金沙(NO.1)·官方网站

logo
subject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作者: 编辑:gzszkyc 发布时间:2018-11-06 09:39:33 点击数:4361

——赣州四中举行第一期《学术大讲堂——教研问道》

2018115日,赣州四中在行知楼二楼至诚会议室举行第一期《学术大讲堂——教研问道》。本次学术大讲堂由高中语文教研组长谢晓珍老师主讲。她根据新入职的青年教师黄青青的困惑:高中语文教什么,高中语文怎么教,两个问题引出思考,结合郑板桥所拟的一幅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有感而得出:语文教学在当今纷纷扰扰的时代,需要“删繁就简”回归教学之本源,而在达成目的的手段上不断探索、创新、以求提高教学效率。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也谈语文教学的回归与创新

谢晓珍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是郑板桥所拟的一副对联,体现的是他的绘画主张。上联主张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胜多。下联主张要“自出手眼,自树脊骨”,不可赶浪头、趋风气,须自辟新路,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格调。

我认为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可以从这里得到启发,在当今纷纷扰扰的时代,“删繁就简”回归教学之本源,而在达成目的的手段上不断探索、创新,以求提高教学效率。

在谈语文教学的回归之前,我想先谈谈教育的回归。为什么要回归?是因为偏离。

尽管中国教育已经被批判得体无完肤,但我们依然还在沿袭的轨道上滑行。记得十二年前,我的孩子刚出生,对于新生命,每一个父母都寄予了无限希望,我憧憬未来我的孩子所处的教育环境一定很美好,然而十二年所走过的路程,却并不轻松,时时会有冲撞和焦虑:为该圈养还是放养焦虑,为该穷养还是富养焦虑,为奥数该学还是不该学焦虑,为就近入学还是择校焦虑……未来相信还会有很多很多选择让人焦虑。焦虑就是不确定,就是有矛盾,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是内心世界和外在环境的矛盾。我们身处教育界尚且焦虑,那么那些非教育人士的家庭岂能不焦虑?在官方平台,人人都在批判应试教育,但不可避免的是,在我们的骨子里都有对应试教育的畏惧,因为无论是从家长还是从教师的角色来说,我们都耽误不起孩子的未来。

如果人人都只在口头上批判,而不在教育实践中积极建设,现状不会有多大改变。也许我们可以自我麻痹说:社会大环境就是这样,我们只能顺从,但是请别忘了,我们每一个家庭都有孩子 ,我们的孩子同样处于这个教育的大环境之中。如果我们不想让我们的孩子也深受教育之弊病的困扰。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首先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就算不能改变大环境,也要努力改变小环境。幸运的是我们不但懂得一些教育思想,能够在家庭教育中践行我们的理想教育,我们还有一片方寸之地,可以在神圣的课堂实现我们的理想。

带着我该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我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的大课题,我一路行走,一路寻找答案。党的十九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话政治性很强,很官方。

两位现代教育家的话似乎更通俗易懂,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教的最终目的的问题。都是关于教育本源的真知灼见。

我还记得有这么一句话,我们的教育越接近未来的社会真实,那么我们的教育就越真实有效。我们现在的社会真实是什么呢?是知识的快速变革,是信息大爆炸,是世界不再有中心,人人都是世界中心。那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在培养人的系统工程中承担起什么样的责任呢?

我们有必要重新认清语文学科的性质,新课标是这样定义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体现的是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功能意义,人文性则更体现了它借由语言的外壳所承载的思想文化内涵。语文应该教什么,归根到底,就是教会学生掌握好这汉语言文字这门语言工具,从而登堂入室,去吸收更多人类文化的养分,让学生学会自我成长,以至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学会继承和创新。

回归本源的目的是为了不忘初心,也是为了更好出发。“创新”就是出发,检验创新有效无效的标准,我想无非就是有没有背离本源。我会思考这个问题,和我的几次赛课经历有关。赛课毕竟带有竞技性,为了成绩,作为参赛者,难免会有迎合的心理,听了别人的成功课例,往往记住的是这节课的创新点,也就是所谓“亮点”,过去对“亮点”的认识仅停留于感官印象,引人发笑、引人动容、吸引眼球的课,往往合乎人之本性,在印象分上肯定占优势,所以最后分数通常也会比较高,对于“段位不高”的老师,却往往容易造成误导——只借用手段,而忽视了教学目的的定位准确与否,这节课究竟有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明确教学目的,似乎也不是一句新鲜话,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往往把教学目的作为一面漂亮的旗帜高高挂起,是否严谨、是否恰当、是否真正引领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很值得深究。就像我的学生读课文,他们会很顺溜地念题目,但对题目的涵义没有深入思考;在写作中,他们也会正儿八经拟标题,却不管是否文不对题。在我的教学之路上,我很怕因循守旧、按部就班,这会磨灭我的工作热情,但是有过几次赛课经历,再经反思,我也感到,背离教育、教学本源的所谓“创新”都是昙花一现,只有以培养学生素养,让学生学有所得为目的的“创新”才能真正“领异标新”,迎得一个灿烂的春天!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