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99js金沙(NO.1)·官方网站

logo
subject
参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第十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讨会心得
作者: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18-11-21 12:11:30 点击数:5084

参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第十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讨会心得

张倍敏

2018年11月18日,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第十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带着校领导对我校信息技术学科的关心,我有幸参加了此次盛会。我们江西代表团一行24人,在省信息技术教研员徐凡老师的带领下,交流思想,研讨新课标,接收头脑风暴式的新课改新理念得洗礼。

会议规格很高,讲座的专家都是来自教育部、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的领导,高中信息技术课标组核心专家,以及上海市信息技术教研员,旨在共同探讨了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如何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开幕式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任友群教授致辞,任司长随后作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任务、问题与思考》的主题讲座,讲座分五个部分:一、如何更好地做好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衔接,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向下传递;二、如何确保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实落实在教材中;三、怎样应对教师教学能力不强的问题;四、如何建设适合课程标准的教学环境和实验室;五、信息技术评价改革的问题。他认为在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应加强小学、初中、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一体化的考虑,注重信息技术教师的职前教育、职后培训和研究性教师培养的体系化建设,信息技术评价改革和信息技术教材的改革应关注落实学科的核心素养,注重建设探究性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和实验室,通过STEM方式改变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方式和课堂教学模式,从“听中学”到“创中学”。

随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研室主任徐淀芳为大会带来题为“新时代课程改革的现实需求与意义”的主题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教授的报告主题为“教育信息化实践中的矛盾冲突与现实对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熊璋教授的报告主题为“信息素养与计算思维”,他谈到人工科学是用来解决人的问题的,其核心是计算思维。计算思维不是计算机的思维,而是面向所有人的思维。熊教授强调计算思维并不仅是人在计算时候的思维,而是人们在全新的信息化环境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互动交流的一种独特思维方式。他认为在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完全融合的环境下,计算思维不是计算机的思维,是人的思维,这种思维的培养是与现实信息化生活情境结合在一起,帮助体验到计算思维在信息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作用。他建议老师不能像百科书一样呈现知识点,而是要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的报告题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环境与学习工具”。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主任董玉琦教授发表了主题为“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国际经验”的报告。最后,美国普渡大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长江讲座教授、紫江学者张华华老师进行了“以计算机化考试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学业测评”的主题报告。他介绍了信息教育技术进入上海的历程,分析了自适应测评的当前问题在于科研考试的科研人员严重缺乏、应试教学和考试公平性不足等。他从浙江高考作文题目设计出发,提出智慧评测要保证样本的不变性、高信度、高效度,并且与大数据结合。张教授还就“国民教育应该重视成就考试还是能力倾向考试”的问题强调了认知诊断和自适应考试的关键作用。

下午,会议分六个工作坊为大家呈现。

工作坊一: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课程案例分享,分享了9个来之全国各地的案例;

工作坊二:中小学创新课程案例——STEM专题分享,分享了10个精彩纷呈的stem课程设计;

工作坊三:信息技术教师技能训练的新视角——华东师大的探索,陈向东老师抛出主题“IT教学技能训练:实践与理论”,简单介绍了该课程的发展概况,及当前课堂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进而引出课程变革的必要性和三种实施途径,从共享调节、共享任务理解、概念转换、身份认同四个理论视角对教学技能训练这一途径进行了深入探索和交流,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愿景。

工作坊四:设计思维——创新教育不可或缺的使能方法论;

工作坊五: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与研究;

工作坊六: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建设的思考与探索,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顾小清教授开场致辞,顾老师表示希望依托企业力量,开发学校课程,将人工智能+教育落实到中小学教育中。接着,冯翔老师以“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之‘六度’思考”为题为我们带来精彩的分享。最后围绕广度、速度、深度、难度、适度、效度六个维度对人工智能+教育进行思考讨论。然后,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创新教育产品总监阮凯报告的内容主题为“探索新时代的人工智能教育”。随后,科大讯飞教育技术研究院贺胜老师为我们带来“中小学人工智能实践课如何开展——以语音转写和强化学习为例”的主题报告,讲述了人工智能教学中存在的误解,人工智能与游戏之间的渊源,语言转写技术为教学教育带来的变革等,最后贺老师分享了有关强化学习的游戏操控案例,同时提到人工智能教学应从学生感兴趣的点入手。 本次活动临近尾声之际,华东师范大学校外导师余安敏老师围绕“人工智能课堂如何在中小学教学中落实”的主题,分享了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教学:(一)要从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感知、体验等方面,设计和开展教学;(二)要从人工智能的关键事件、关键人物、发展历史和基本知识等,组织课程内容;(三)要从人工智能的核心概念、重要指示、思维方式和基本类型,初步建立认识系统;(四)要从实践应用、安全防范等,思考小开发、小测验,引导学生人身人工智能,走向人工智能。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