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 真情交流
——参加2019年家校合作交流研讨会心得
当得知要到弋阳学习的时候,我在激动、期盼中做“功课”。我从文件中查到学习地点是方志敏干部学院,开始进一步了解弋阳——那块红色故土。
两天充实而忙碌学习历程很快结束,我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在返程的火车中我们四人细细回味,不断交流,把学习内容作了归纳。整体上感觉,此行收获颇多。一是感受到了弋阳家长志愿者的热情服务;二是学到各专家、各校关于家校合作的理论;三是学习了弋阳在家校合作的经验和方法。
一、弋阳的家长志愿者们很热情
5月16日,经过6个多小时的长途汽车,终于抵达弋阳。那已是晚上8点左右,到会场还有众多志愿者举着“2019家校合作经验交流”指示牌,操持着本地口音较重的普通话,满脸笑容,热情洋溢的接待我们,指引着我们报名登记、领书等,那熟悉又亲切的样子,像是家人。后来得之他们是本次活动中参与学校活动的“家长志愿者”,他们身着有“**学校家长志愿者”的红白相间的马甲,活跃在车站、主会场、旅馆等需要他们的地方,真的令人感动不已。
两天的会议,他们轮流值班,无论在主会场还是在分会场,都会准备足够分量的饮品、水果、点心、特产(自己用艾叶包的“艾明果”),据说,参与本次会议的家长志愿者大约有150多位,主要任务是接待、引导、讲解等工作,而且都是经过筛选与培训的,与会期间,他们忙碌的身影,亲切的笑容,深情的投入都在诠释着弋阳家校合作带来的良好教育生态。此时,我在想我们赣州的家校合作能做到这样该有多好,我们的教育一定会在上台阶。
二、与会专家的交流很真情
众多专家各抒己见,在家校社合作交流上迸发智慧的火花。
高书国教授在讲家庭教育中提到“杯子理论”,就是我们的教育更多的在关注这个杯子,杯子坏了,换新的,杯子旧了,也换新的,而更少关注杯子里面的的内容,这正是我们一直忽视的。
“知心姐姐”卢勤以真实的案例,激扬的语言,极富感染力的分享了她在家校合作的感受,特别提到了一个留守儿童,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动不已。最后,卢老师送大家5颗心,五心让孩子内心更强大:开心、信心、关心、责任心和“赏心”。如何让孩子内心变得强大,有担当,我想,作为成人,作为教师,作为家长,能将这“五心”植入孩子心中,相互融合,相互作用,有效运用融汇贯通就能达成。
其他各位专家也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孙云晓老师说,“儿童友好”应成为家校社共育的根本原则。朱永新教授说培养一个人真正意义的幸福感是非常重要的。边玉芳教授也在讲座中用大量的收集资料证明,现在的家长最关注孩子们的成绩,身体健康情况,其对发展最有力的心理健康、品德问题、交友情况及与教师的关心,基本上无人顾及。
在第五分会场上,来自各地中学做家校合作交流分享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弋阳县的曹溪中学。在曹溪中学实行家校合作活动以前,一个全县数一数二的大镇,而愿意在曹溪中学就读的学生只有三百多人。经过全体老师的齐心协力,积极让家长参与管理后,家校合作越来越好,家长志愿者不断增多,有做值日的家长,有护校的家长,有做评委的家长,参与亲子活动的家长也越来越多,还有做代理家长的。三五年后,曹溪中学作为一所镇中学就读人数达到一千多人,原先没有一个考上县重点中学,而今每年有几十个。
三、弋阳的家校合作很用心
弋阳是一座拥有两年历史的县城,面积不大,人口也才42人,但学生有7万多人。弋阳政府很会算账,每个孩子至少有6名家长,那“良好的校风影响家风改变民风”的教育思想,是他们对教育影响力的深入思考。正因为家校合作的扎实推进,才有足够的实力与魄力,促使他们第一次承担本次国家级会议,使各地大家齐聚一堂,产生思维碰撞,引领家校合作教育的共同前行。那起点之高,令人羡慕,真正体现顶层设计推动教育,用情做造福于民的教育事业。
教育是个慢艺术,有时急不来也不能急。在生源薄弱的背景下,如何改变班风、学风、教风和校风呢?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有时,猛回头发现家校合作、真情交流不失为一种良策。通过改变家长的理念,改变家庭的风气来改变孩子的行为,改变孩子的性格,从而促进家庭、学校风气的改变。也许这真实我们接下来要努力的方向。
赣州四中蔡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