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国培计划(2018)”江西省中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领导力研修班研修心得体会
蓝鋆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国培计划(2018)——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的通知安排》,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给全省中小学教学骨干教师、学校管理者组成的江西省中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领导力研修班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班(6月24日~6月30日)。
江西省各县市的500名校长、骨干教师们于6月25日上午,齐聚南昌美程商务酒店,开启了我们的培训里程。
班主任刘老师给培训班致辞,刘老师简要介绍了此次培训的目标、内容和具体要求,她提出大家要"团队合作学习,共同分享学习成果",要求大家结合培训内容深入研究,深刻反思,勤于写作,努力提高自身网络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
李朝辉老师——《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2.0》
继开班仪式后,李朝辉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2.0》解读。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已经来临,互联网加教育,要求广大教师运用开发利用各种线上资源,推动终身学习向信息化方向和目标发展。
下午,李朝辉老师主讲《优化研修"三板斧"》。他给我们讲解了如何在做PPT时处理繁复无关的信息、导航系统完善、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等等。信息技术的升级优化,给工作和生活带来的极大的便利。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信息加工方法,把知识有关的内容提取以便学生更好掌握和运用。
我们在课上运用了公众号【草根教研】、UMU互动等软件进行课堂活动,当堂学习当堂检测完成老师们布置的闯关任务,通过这些方式,老师们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大大提高了信息技术水平和能力。
邱亮老师——《智慧校园建设与资源应用》
6月26日,驻马店市云平台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地市级数学教研员邱亮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智慧校园建设与资源应用》,让我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通过邱亮老师的讲座,我们了解到在当今,我国教育领域现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热切期盼与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且发展不平衡。
建设智慧校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提升校长信息化的领导力,也可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解决现阶段教育领域现阶段主要矛盾的重要手段。
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给高考的考生带来了福音,极大地辅助高三的老师的教学。在新高考走班排课建设案例分析,到前教学主要形式:一学生一课表、一教师一课表、一教室一课表。学生自愿选择,资源共享,这让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提高。这些信息预示着我们建设智慧校园是必行之路。
微课是实现智慧校园的重要手段。邱亮老师结合运用微课创建智慧校园的,他对《优质资源建设与应用》进行了细致、直观地阐释了微课(网课)的历代演化过程:
第一代视频:涂鸦录屏,模仿可汗
第二代视频:规范画面,规范结构
第三代视频:一平三化,能入人眼
第四代视频:漫画结构,色彩分类
第五代视频:漫画结构,动画特效
第六代视频:动画结构,关己效果
第七代视频:动漫结构,分层关己
微课的历史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时代在前进,技术在革新。微课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辅助形式,它的特点时间不长于10分钟,具备了完整的教学过程。微课,拉近了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喜闻乐见,愿意点击观看。
李玉平老师——《码书、码课、翻转课堂》
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微课程创始人李玉平老师,是从一线成长起来的教育专家,给我们带来的是《码书、码课、翻转课堂》。在当今,二维码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常见让我们接受信息的最简易的方式,运用好二维码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教学。
制作二维码的素材可以包含图片、教材、视频、微课等,这些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开发课程资源。那么如何制作这些素材成为本课关键。
在收集二维码素材时,如何处理自己收集到的图片、视频、音频、画面等是制作微课等的关键,在这课程中李玉平老师讲到在处理数据时,就像我们处理人生格局金字塔,技术、成果、工作、思维、格局。因此,他提倡Y图和两栏笔记进行处理信息,Y图就是处理信息时将工作、内容、方法结合起来进行深度思维。接着李老师给我们介绍拍照、拍视频的方法和技巧,他强调拍照片和视频都要锁定主要位置,人物大小要协调,整体布局要完美!这些技术掌握后,李老师就紧接着给我们简述如何制作微视频微课,让我们受益匪浅。
第二天,李玉平老师接着给我们讲解《码书、码课和翻转课堂》。他着重给我们讲诉了微课的发展历程,并教大家运用所学方法亲自制作微课。
接着,杨静老师给我们讲解了Tim协作在线文档,通过组员团结协作同时共同完成Ppt,表格、文档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屈智校长——《依托信息技术,打造智慧校园》
最后一天,来自南昌市田家炳学校的屈智校长为我们做《依托信息技术,打造智慧校园》。南昌市田家炳学校是一所新型学校,建校历史比较短,但是学校信息化的建设以及智慧校园建设却走在了前列。
智慧校园是什么?智慧校园是指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最终达到,以利用大数据平台解决学生成长问题,最终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校的管理。
短暂的研学结束,但是学习却不会结束,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不会结束。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当中,我将一如既往加倍努力,为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