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99js金沙(NO.1)·官方网站

logo
subject
让学生翱翔于创新的天空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16-09-18 17:12:01 点击数:4087

 

让学生翱翔于创新的天空<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赣州四中德育工作创新成果总结报告

(肖赣湘 郭经红 欧润生)

一、           活动形成背景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创新思维是一种智力活动,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设条件以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孩子的求学时期是创新能力最敏锐的时期,给他们提供创新性想象和活动的空间,就会还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奇。教育在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中起着无法代替的作用。因此,关心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学校要积极把科技教育落实到新课改中去。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校结合几年来开展学生创新活动的实践经验,把“学生翱翔于创新的天空”作为德育特色品牌, 广泛开展班级创新实践活动,把创新特色活动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把发明创造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使活动规范化、系统化。

二、           活动实施过程

(一)调查摸底,明确目标

我们通过开展调查问卷、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广泛征求学生、教师、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得出结论:绝大部分的孩子都想动手、想创造,但有时受着太死的框框、太多的条条的束缚。死啃书本一味追求高分,无形中扼杀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此,学校召开全校师生动员大会,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的,

(二)营造环境:激发创新意识

从校园环境开始,让师生一走进校园,便感受到一种真善美的潜移默化的感染,沉浸于浓郁的学习氛围之中。开放学校图书馆。学校确保用于特色活动所需的必要经费,多种渠道充实图书,实行全天候、开架借阅,供师生自由选择,自主性阅读。校园设立创新文化长廊、班级设立科普知识广角,营造自由、创新的良好氛围。

 

(三)校内特色活动丰富

开创校内缤纷的创新天地,区分学校、班级、老师、学生四个层次,开展各项创新活动,既逐步延伸,又相互关联,突出体现全员、全过程参与。

1.学校:让学生翱翔于创新的天空

1每年初,我校召开校科技工作小组会议;确定科技活动内容及项目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意义。

2)利用“国旗下讲话”、 “幼幼之声”校园广播站、主题展览、橱窗专栏、墙报等形式宣传科学知识、科学理念,激起学生对科学理想的追求,普及科技知识。
   
3)每学期不定期开展专题讲座。针对各年级的年龄、智力等特点,选择有关内容,对少年儿童有系统、有计划地进科普知识教育。从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科学常识,各种自然现象及天文、地理、生物、卫生等方面的知识,讲身边处处有科学的道理;从现代化战争、未来科学的应用,讲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讲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科学家、发明家的成长过程,讲从小学科学、用科学、参加科技活动,注意观察、勇于探索、大胆进行科学小实验的重要意义。通过讲解科学知识和进行各种有趣的小实验、小制作,引起儿童的好奇心,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成为他们探索知识的动力,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中,逐步认识事物、丰富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揭示他们探索奥秘的心扉,起到科技启蒙教育的作用。 

 4)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班级“创新能力培养”德育特色活动成果汇报演出,展现德育特色活动成果。

5)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参观科技馆、工厂等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活动、手工制作,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班级:共建和谐的创新家园 

发明创造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创新意识。目的是丰富学生知识,拓宽视野,启迪思维,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经过探索和发展。我校的发明创造已逐渐规范化,形成了良好的传统:以班级为单位,每月一次会进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低段学生在广泛动员参与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小制作;中等学生抓好小论文、科技小报、观察日记及小发明的创造制作;高段及初中生则重在发掘潜能,抓好小发明,小论文及观察日记等的完成。活动中,多数学生能捏泥塑,制作昆虫标本,或创作科幻画,或开设小发明,小论文讲座。对各兴趣级的学生,还强化兴趣,重点训练,培养尖子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省、市、区的各项科技竞赛活动

3.老师: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的发明创造不是凭空产生的,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求学生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跨科”思维。所以全体教师在教学中都充分利用学校浓郁的科教氛围,根据各科要求和教材特点,重视课内外知识的互补和结合,充分利用和扩展一、二课堂空间,自觉有机地将科技创新意识渗透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在科劳和活动课中强化发明创造教育,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注意对学生的“异想天开”不泼冷水,多鼓励、赞扬,引导他们敢于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动手、多参与、多操作,在认识的基础上探索规律;应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问多答,摆脱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的束缚,勇于异想天开、标新立异,这样,他们的创新欲望就会被激发起来。青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往往是面广而不深入,情节简单而不稳定,夸张性大而创造性不强,因此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创设激发想象力的氛围,给学生提供自由创造的机会,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供感性材料,等等,都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

4.学生:一起走进创新的精彩世界

在学生中开展“小小发明家”等活动,让创新成为学生的主课,让奇妙的想象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学生们通过一系列的思维训练和技能训练及课堂内外的动手、查资料等实践活动,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启迪了他们的思维。他们在自主、愉悦的活动中学习、创新,其潜意识得到了充分释放,才能在活动中也得到了充分展现。(四)创新进社会:让孩子走向广阔的社会空间

面对日益开放的社会,中学德育必须具有整体性和开放性,构建一个多层次,着重参与及角色预演的社会实践活动体系,即必须面向世界,与家庭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首先学校应与家庭双管齐下。学校与家庭要加强联系和沟通,互相配合,提高德育的实效。其次,学校与社会要共同参与。要建立包括党团队组织、社会德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社区组织,关心下一代协会等在内的一个德育大网络,形成德育合力,共同完成德育任务。

我校注重将班级“创新能力培养”特色活动的成果引申到社会,和所属社区结合,开展为调动全体学生自主、积极投入到发明创造的活动实践中去。并广泛联系家长,请家长支持,督促做到家喻户晓,校内外结合,使学生人人参与,养成勤观察,多思索,巧动手的良好习惯。

 

三、           活动实施效果及主要工作成绩

学校开展班级“创新能力培养”德育特色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活动成果。

1.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一名学生在活动体会中这样写:做科技实践是课堂知识的延伸,不但不会影响功课,还能扩大视野,比不停死读书效果要好。这些实验与制作,既可以使高年级学生巩固自然课中所学的知识,又可以使低年级学生为今后学习这些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特色活动的广泛开展,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读书、进一步推动了学生在阅读、思考等方面能力的提高。学生们通过一系列的思维训练和技能训练及课堂内外的动手、查资料等实践活动,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启迪了他们的思维。他们在自主、愉悦的活动中学习、创新,其潜意识得到了充分释放,才能在活动中也得到了充分展现。

3.特色活动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热情支持和一致好评,说自己的孩子自从学校开展这项活动以来,变得懂事了,性格活泼、开朗了,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

4.在学校的小发明创造活动开展得蓬蓬勃勃的基础上,我们也积极参加省、市、区的各项科技活动。取得丰硕的成果:

钟中同学的作品“液体折射盘”荣获“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优秀项目二等奖”,他本人获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提名奖;俞莉莉同学的作品《白云加工机》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展三等奖”;徐焓津、俞莉莉同学的作品“厨房防燃气泄漏装置”荣获“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劳技教育创新作品邀请赛铜奖”;余瑞同学的作品“电磁现象的新用途” 荣获“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劳技教育创新作品邀请赛银奖”; 在江西省第二十届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屈章扬子同学的《票夹式显微镜》荣获“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二等奖”;邹信迅、黄子钦等同学的《笔筒式显微镜》和陈慧娟、钟晨骅、谢小珊等同学的《电磁线、电磁炉》均荣获“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三等奖”;张彬斌的作品《收集雷电》在江西省第二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中,荣获“科学幻想绘画一等奖”;付迪同学的作品《会擦玻璃的蜗牛》在江西省第二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中,荣获“科学幻想绘画二等奖”。在发明创造过程中,我校教师的科研能力,活动指导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撰写的论文多篇在省、市、区的学术活动中交流并获奖。钟希泉、欧阳润生老师多次被评为“优秀辅导老师”。

四、主要工作经验及体会

在开展班级“创新能力培养”德育特色活动中,我们有以下工作经验和体会。   

第一、高度重视、全员积极参与,是开展特色活动的重要前提。只有大家高度重视,才能指导好特色活动,只有师生积极参与,特色活动才有了力量和源泉,否则,就会成为无水之源。因此,我们在活动中,坚持活动参与的广泛性,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让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教师、家长、社会共同组织实施,形成全员参与格局。

第二、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机融合,是开展德育特色活动的重要保证,实现为教育教学服好务的目标,德育特色活动才能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学校各项工作必须突出一条主线,围绕一条主线开展各项工作,我们的班级“创新能力培养”德育特色活动就确确实实成为学校工作的中心。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主题系列活动,实现资源的最优化利用,是做好德育特色活动的关键环节。我们的资源是用来利用的,只用被更多的学生接受,引导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才能实现活动的最大价值。因此,在开展活动中,我们坚持活动的灵活性、趣味性原则,不断探索、丰富活动的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避免因活动长期单一而造成学生参与兴趣的缺失;坚持活动的持久性原则,在坚持不懈中求新,形成学校活动的鲜明特色。

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思想道德建设的不断推进,这些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课题。我们会不断努力。相信在活动的积极推动下,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能力,它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综合素质,是新世纪少年应对新世纪挑战的原动力。创新之花必将绽放出更夺目的光芒!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