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评价指标体系<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试 行)
《江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是在原《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
《江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是由六个部分、两个梯度层面衔接而成。第一个层面包括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部共六个部分,是对省级示范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进行评估的评价指标,同时也可对全省各类中小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进行评价;第二个层面包括评价指标体系的管理工作、环境建设、研究与应用、培训工作等共四个部分,是申请加入省级示范学校的评价指标。
《江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对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以及软件建设、科研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方面制定了明确的量化标准。它不仅能对省级示范学校工作进行客观、科学地评估,还能够客观地对全省所有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进行评价,从而真实地反映我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整体水平和基本状况。
一、指标体系框架
< 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
C3人员落实
C4工作效率
A1管理工作
B2工作规程 C6中长期规划
C7年度计划
C8 工作总结
C9完善程度
C11软件建设
A2环境建设 D4软件管理
B4校园环境
C13卫生整洁
C16阶段性成果
A3研究与应用
D7教师使用率
B6教学应用
C18教学成果
D9校本培训
D12课件制作
D13理论知识
C21培训覆盖率
D15培训次数
B8培训效果
C23能力培养
B10实施办法 C25课程安排
C26活动安排
B11特色成果
C29县区活动
C30活动效果
A6示范活动
B13展示活动
C32完成情况 D17学校数
D18帮扶效果
二、指标涵义
A1管理工作
指按照省教育厅对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要求,落实各项工作的情况。
B1组织机构
指学校成立的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电教处(室)等机构及人员落实情况。
B2工作规程
指按照学校工作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提出学校总体工作目标、任务、采取的措施和实施步骤。
C1成立领导小组
指学校成立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有校级领导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C2机构健全
指学校有电教处(室)等电教机构具体落实工作。
C3人员落实
指有专职电教人员和学科骨干教师参与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
C4工作效率
指学校建立的组织机构在学校开展教育技术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C5总体目标
指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总体奋斗目标。
C6中长期规划
指学校为达到总体目标而制定的3-5年的中长期规划。
C7年度计划
指学校根据规划而制定的分步实施的学年工作计划。
C8工作总结
指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完成情况的学年度总结。
C9完善程度
指学校制定的工作规程在指导学校教育技术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A2环境建设
指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
B3教学环境
指相应的教学设备、设施等硬件系统的建设及相关的软件资源配备。
B4校园环境
指学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C10硬件建设
指根据《江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配备评价办法》进行硬件配备及相关的日常管理工作。
C11软件建设
指根据《江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软件建设评价办法》进行软件配备及相关的日常管理工作。
C12布局合理
指学校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等布局科学、合理。
C13卫生整洁
指校园环境卫生整洁干净。
D1硬件装备
指根据《江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配备评价办法》装备硬件。
D2硬件管理
指学校制定规章制度进行设备的使用、维护等日常管理工作。
D3软件配备
指根据《江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软件建设评价办法》配备软件。
D4软件管理
指学校按照《江西省中小学电教教材使用管理制度》的要求,规范进行软件的登记、使用等日常管理工作。
A3研究与应用
指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的教学活动和科研工作。
B5课题研究
指学校从电教系统申请并经省级电教部门审核备案的省级以上立项实验课题。
B6教学应用
指学科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活动。
C14实验方案
指学校实施课题实验研究的方案。
C15实验原始数据
指学校在实施课题实验研究过程中积累的原始实验数据。
C16阶段性成果
指学校在课题实验研究的阶段性过程中形成的报告、论文等。
C17应用程度
指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C18教学成果
指教师应用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学科教学活动取得的成果,如优秀教案、典型课例、优秀课件、论文等。
D5学科覆盖率
指利用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学科占学校开设学科总数的比率。
D6教师开课率
指所有学科教师利用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课时占学校所有班级学年总课时的比率。
D7教师使用率
指利用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教师占学校学科专任教师总人数的比率。
A4培训工作
指学校组织参加各级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自选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情况。
B7培训计划
指学校为达到师资建设目标而制订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总体规划。
B8培训效果
指教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所达到的业务水平。
C19培训方式
指采用外送培训和学校自行开展培训的方式。
C20培训内容
指学校自行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主要内容。
C21培训覆盖率
指学校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学科教师人数占全校学科专任教师总人数的比率。
D8外送培训
指学校选派人员参加省、市、县(区)教育部门组织的教育技术培训。
D9校本培训
指学校自行举办的各类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D10常规媒体使用
指幻灯、投影、录音及录像等电教媒体的使用。
D11计算机基本技能
指计算机的基本操作、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及利用网络进行资源的收集和整合。
D12课件制作
指运用课件制作平台自制课件。
D13理论知识
指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理论,包括素质教育理论、教学设计理论及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等。
D14培训人数
指学校每学年通过校本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学科教师人数。
D15培训次数
指学校每学年开展校本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次数。
A5校本特色
指学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教学特色。
B9特色规划
指学校为形成校本特色而提出的具体目标、任务、措施和实施步骤。
B10实施办法
指学校为形成校本特色而实施的手段或采取的措施。
B11特色成果
指学校在创建校本特色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
C22情感教育
指道德、审美、爱国主义等教育。
C23能力培养
指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等能力的培养。
C24校本教材
指学校为创建校本特色自编的教材。
C25课程安排
指学校为形成校本特色而建立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
C26活动安排
指学校为形成校本特色而开展的各项实践活动。
A6示范活动
指学校参与各类电教活动和学校应用成果的推广活动。
B12参与活动
指学校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开展的各类电教活动。
B13展示活动
指学校为推广应用成果、发挥示范作用所开展的帮扶活动。
C27省级活动
指省级教育部门组织开展的各类电教活动。
C28市级活动
指市级教育部门组织开展的各类电教活动。
C29县区活动
指县(区)级教育部门组织开展的各类电教活动。
C30活动效果
指学校在省、市、县(区)各级教育部门组织开展的各类电教活动中取得的成绩。
C31活动计划
指学校开展展示活动制订的计划措施。
C32完成情况
指展示活动计划的完成情况。
D16活动的次数
指学校每学年开展帮扶活动的次数。
D17学校数
指学校的帮扶学校数量。
D18帮扶效果
指学校通过帮扶活动促使帮扶学校在教育技术工作中取得的成效。
三、体例说明
1、评价指标体系由《江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阶段性评估指标体系权重表》(见表1)、《江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表》(见表2)、《江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阶段性评估指标体系计算方法》(见表3)、《江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评价指标体系计算方法》(见表4)、《江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阶段性评估数据采集表》(见表5)、《江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评价数据采集表》(见表6)六个部分组成。
2、《江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阶段性评估指标体系权重表》中列出了评估省级示范学校各项工作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所占的权重。
3、《江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表》列出了申报省级示范学校的各项工作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所占的权重。
4、《江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阶段性评估指标体系计算方法》用表格形式说明如何计算省级示范学校的阶段性评估得分。
5、《江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评价指标体系计算方法》用表格形式说明如何计算申报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得分。
6、《江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阶段性评估数据采集表》用于收集省级示范学校各项工作指标的基本信息情况。
7、《江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评价数据采集表》用于收集申报学校各项工作指标的基本信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