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99js金沙(NO.1)·官方网站

logo
subject
教师幸福,教师成长的源泉
作者:赣州四中  赵诗静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16-09-18 17:51:44 点击数:3566

 

 

教师幸福,教师成长的源泉<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赣州四中  赵诗静

<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328参加了全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专家报告会,听了两位教育专家李镇西、万玮的讲座,学到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但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他们对人生,对教育源于内心的快乐和幸福。今天我想以“教师幸福,教师成长的源泉”为话题,谈谈我的体会。

李镇西老师在讲座的第三部分《我的德育管理》提到教师的幸福源于何处,他简略地提出了以下六点:享受职业;赢得尊严;学生信任;人际和谐;衣食无忧;价值实现。我想不少教师会说“教师的幸福快乐,不就是自己所教的学生学业有成,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将来有一个好的前途。”是的,这是一种快乐,一种体验教育终结结果的快乐,但教师真正的快乐,应是一种享受与学生同行的快乐。我非常享受“我幸福,我是一名与学生同行的人民教师。”这句话,因为我感到我的成长,是和我的学生分不开的,我培养了学生,学生也造就了我的发展。所以,这是一种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成就自我的快乐。这种幸福的心境,使教师活的有价值,有意义。正如一篇题为:幸福教师“你我他”文章中所表述的:

——你幸福,因为春华秋实,桃李满天下,因为你知道教育不是谋生而是生活!

——我幸福,因为教育改革,学科创新,因为懂得了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

——他幸福,因为专业成长,成功体验,因为懂得了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

我想:今天,我们教师需要这样的幸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教师要拥有这样的幸福需要做些什么?

1. 做一个爱孩子的温暖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不爱孩子,你就从事别的职业吧,不要走进学校,不然的话,你会很痛苦,孩子也会变得很凶恶。有爱心,就会把孩子当做孩子,既肯定孩子的优点,又能接受孩子的不足;有爱心,就懂得学生需要引导,成长需要时间;有爱心,就懂得只有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听到花开的声音。

爱需要智慧,如何爱,怎么表达,都体现教育的技巧。

教师得有一颗宽容的心。宽容应是每位教师的责任,宽容是一种爱,支撑着友情与和谐。针对不同学生,不同事件,我们既要讲究宽容,又要讲究严格,要把握各自的度,寻求二者的最佳结合点。教育家陶行知的“四块糖果的故事” 是一个经典例子。

陶行知先生有一天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他当即制止了王友,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放学时陶先生来到校长室,发现王友已等在门口。先生立即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王友带着怀疑的眼神接过糖果。先生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在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接着先生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进王友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学生。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哭了:“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呀……”先生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给王友:“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

我认为,先生的成功就在于他有一颗宽容的心。教师对犯错学生的宽容,最能引发起学生心中的愧疚感,对教师产生感激之情,下意识地改掉自己的毛病。因此,宽容教育是最成功的教育形式,带着爱心与宽容心走向学生心中的教师,必将成为最成功的教育者。

教师得有一颗感恩的心。因为感恩,你才有爱心,才会爱生活,爱从事的工作;有了爱心,才能长智慧,有了爱心,你才会努力,才会反思,才会坚持,才会成长,才会用爱心回报社会,赢得孩子的信任。正如李镇西老师说:孩子的信任就是对你你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源于学生对老师的爱。

2. 做一个赏识别人的教师。

    我们每天接触的学生、同事都各有个性。如何让自己以及自己交往的人都快乐,真诚的赞赏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敏锐的捕捉赞赏别人的时机,让别人体会自己的重要,享受尊重,赢得尊严。李镇西老师在新学期致辞:“向普通而光荣的劳动者致敬!”一文中隆重表彰他们学校十五位普通而光荣的劳动者。他们有的是一线老师,有的是后勤职员,有的是工人师傅,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地履行着职责。这篇国旗下的演讲,立足学校,奖励教师,激励学生,体现了人生的价值。

    当你赢得了同事、学生的信任,人际关系和谐,与他们成为朋友后,与他们倾诉痛苦,你痛苦会减少;与他们分享快乐,你的快乐将加倍。

3. 做一个有职业精神的教师。

    职业精神是一种价值观,是每个行业都必须具备的,有什么样的职业观,就有什么样的职业态度。而职业精神,也是我们每一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职业品质。教师的职业精神包括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和对自己的激励,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对教改未来的坚信,这是我们许多年轻教师所缺乏的。时代在发展,观念在更新,但有一样东西却是永远不变的,那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对教育事业的干劲,对教育事业的奉献。

    陶行知算得上是中国现代名副其实的享有世界声誉的教育家。他的成功来自于坚信只有教育能够救国、兴国,并把中国的平民百姓能受到教育,普及平民教育作为终生的奋斗目标。为了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他毅然决然的脱去洋装,穿上草鞋,一辈子扎根于乡村教育,在实践中走出了生活教育之路,用一生的心灵的真诚以及“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博大胸襟打造出了中国教育家的职业精神。

4. 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在报告中谈到:身为教师还应是一个专家,一个思想家,一个心理学家。真正要做到“三家”,我想最关键的在于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善于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及时的写下来,及时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反思是连接教师自身经验与教学行为的桥梁。有些教师工作几十年,没什么长进,不在于他没经验,重要的是他不擅于反思,不擅于总结经验。思考是一种好习惯,它传承精华,去除糟粕,孕育智慧。会思考,首先要勤读书。要想在教育教学中不断进步,要不断地看书,学习他人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李镇西老师建议身为人师,应该多读书,善思考,勤动笔。

——读教育报刊,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

——读写中学生或中学生写的书,走进学生的心灵;

——读人文书籍,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

——读教育经典,真正的经典永恒而平易。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陶行知的《育人三部曲》等。

    教师的教育教学成长伴随着实践,阅读和思考。

    教师的成长与幸福人生的营造相互促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一个能够感受到生活幸福的教师才有可能以更加积极和光明的心态,更饱满的热情关注自己的成长,才能为学生,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