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幸福,教师成长的源泉<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赣州四中 赵诗静
<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
——你幸福,因为春华秋实,桃李满天下,因为你知道教育不是谋生而是生活!
——我幸福,因为教育改革,学科创新,因为懂得了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
——他幸福,因为专业成长,成功体验,因为懂得了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
我想:今天,我们教师需要这样的幸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教师要拥有这样的幸福需要做些什么?
1. 做一个爱孩子的温暖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不爱孩子,你就从事别的职业吧,不要走进学校,不然的话,你会很痛苦,孩子也会变得很凶恶。有爱心,就会把孩子当做孩子,既肯定孩子的优点,又能接受孩子的不足;有爱心,就懂得学生需要引导,成长需要时间;有爱心,就懂得只有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听到花开的声音。
爱需要智慧,如何爱,怎么表达,都体现教育的技巧。
教师得有一颗宽容的心。宽容应是每位教师的责任,宽容是一种爱,支撑着友情与和谐。针对不同学生,不同事件,我们既要讲究宽容,又要讲究严格,要把握各自的度,寻求二者的最佳结合点。教育家陶行知的“四块糖果的故事” 是一个经典例子。
我认为,
教师得有一颗感恩的心。因为感恩,你才有爱心,才会爱生活,爱从事的工作;有了爱心,才能长智慧,有了爱心,你才会努力,才会反思,才会坚持,才会成长,才会用爱心回报社会,赢得孩子的信任。正如
2. 做一个赏识别人的教师。
我们每天接触的学生、同事都各有个性。如何让自己以及自己交往的人都快乐,真诚的赞赏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敏锐的捕捉赞赏别人的时机,让别人体会自己的重要,享受尊重,赢得尊严。李镇西老师在新学期致辞:“向普通而光荣的劳动者致敬!”一文中隆重表彰他们学校十五位普通而光荣的劳动者。他们有的是一线老师,有的是后勤职员,有的是工人师傅,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地履行着职责。这篇国旗下的演讲,立足学校,奖励教师,激励学生,体现了人生的价值。
当你赢得了同事、学生的信任,人际关系和谐,与他们成为朋友后,与他们倾诉痛苦,你痛苦会减少;与他们分享快乐,你的快乐将加倍。
3. 做一个有职业精神的教师。
职业精神是一种价值观,是每个行业都必须具备的,有什么样的职业观,就有什么样的职业态度。而职业精神,也是我们每一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职业品质。教师的职业精神包括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和对自己的激励,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对教改未来的坚信,这是我们许多年轻教师所缺乏的。时代在发展,观念在更新,但有一样东西却是永远不变的,那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对教育事业的干劲,对教育事业的奉献。
陶行知算得上是中国现代名副其实的享有世界声誉的教育家。他的成功来自于坚信只有教育能够救国、兴国,并把中国的平民百姓能受到教育,普及平民教育作为终生的奋斗目标。为了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他毅然决然的脱去洋装,穿上草鞋,一辈子扎根于乡村教育,在实践中走出了生活教育之路,用一生的心灵的真诚以及“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博大胸襟打造出了中国教育家的职业精神。
4. 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在报告中谈到:身为教师还应是一个专家,一个思想家,一个心理学家。真正要做到“三家”,我想最关键的在于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善于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及时的写下来,及时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反思是连接教师自身经验与教学行为的桥梁。有些教师工作几十年,没什么长进,不在于他没经验,重要的是他不擅于反思,不擅于总结经验。思考是一种好习惯,它传承精华,去除糟粕,孕育智慧。会思考,首先要勤读书。要想在教育教学中不断进步,要不断地看书,学习他人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李镇西老师建议身为人师,应该多读书,善思考,勤动笔。
——读教育报刊,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
——读写中学生或中学生写的书,走进学生的心灵;
——读人文书籍,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
——读教育经典,真正的经典永恒而平易。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陶行知的《育人三部曲》等。
教师的教育教学成长伴随着实践,阅读和思考。
教师的成长与幸福人生的营造相互促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一个能够感受到生活幸福的教师才有可能以更加积极和光明的心态,更饱满的热情关注自己的成长,才能为学生,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