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赣州“教育云”教育行政干部、中小学校长信息化技术研修班的培训心得<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为推进赣州“教育云”工程建设,促进技术深入融合教学创新应用,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局在华南师范大学举办赣州“教育云”教育行政干部、中小学校长信息化技术研修班。机会难得,所以我非常珍惜,始终以认真、严谨的标准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培训学习,做好笔记。
为我们作报告的,既有全国著名教育技术专家徐福荫、博士生导师柯超清、又有来着广州市电教馆的馆长<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
为了深化学习效果,临时班主任华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的
应该说参加培训的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和体会,那就是此次研修授课专家在专业领域有非常高的造诣,学习的内容与世界先进教育理念接轨,代表着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我很荣幸的参加了本次活动,专家精彩的报告内容非常丰富、全面,在这里不能展开的与各位交流,只能选择性与大家分享。
整体感受:应该说本次培训如果让我用几个词来概括,那就是“头脑的风暴、思想的革命、行动的引领、心灵的震撼”。本次培训真正能够把我们的思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在听教授报告的过程中始终感觉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抒写个人感受的冲动,可以说是一种心灵的享受,理念的撞击,听这几天的讲座我们是在乘着专家理论的快艇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比如当
另外,广东省两年前就率先启动“云课堂”的建设,所谓云课堂就是平板电脑进课堂,学生上课真正实现无纸化。而且当堂课的测评结果直接可以统计显示,直观、一目了然,实现了课堂小翻转。翻转的课外学习资源则是通过“三基两平台”建设的强势推行,其抓手主要是: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大规模组织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②加大教育信息化培训力度: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③一点带面、全面推动一线教育信息化工作:培育一批骨干学校,骨干教师,骨干课程;提炼一批典型案例,推广一批典型经验。在信息化建设中,外省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推应用,则学校要重视教师专业化成长和打造名师策略,力争让每位教师都能够成为融合了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名师。
所以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我们一定要读书的厚度,决定了人生课宽度,专家精彩的报告与他们读书知识的积累和独具匠心的思考是紧密相连的,读书是基础,在多读书、读好书的基础上,强化思考,勇于实践。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全球数字化时代、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时代只有努力学习才能真正跟得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尤其是教师要跟着学生的节拍来学习,因为学生的确是新新人类,他们会的东西,我们不一定能懂,所以我们更应该用敏锐的察觉里和充满欣赏的眼光来对待他们。
作业:
赣州四中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赣州四中 赵诗静
为了打造数字化学校,促进学校教育跨越式发展,根据我校在未来的几年的总体规划,将建设以信息技术融合学校管理、师生教与学的信息化数字校园,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
一、硬件
①增容光纤带宽,扩宽网络进口大100M。
②网络端口全覆盖,无线信号全覆盖。
③安装网络审计系统,IIS互动系统,设置每师两个无线账号,实现严监管和随意用。
④更新班班通多媒体信息化设备,新增教学平板班、实时录播教室、慕课录播室,推进“三通”建设。
二、软件
1.管理信息化——建设学校的公共服务平台,分为以下几部分:
①面向教师及行政管理人员的办公OA系统
②面向家长或学生的学生信息服务平台(含学籍、各次各类成绩库、操行评定、奖励、成果展示等)
2.教学过程信息化——建设学校教学资源库(购买和推荐融合实现)
①教师教学资源超市
②学生学习资源超市
3.学校新闻发布平台。
三、培训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一场深刻革命,信息技术突破了学习围墙,扩展了学习的手段与范围,使师生拥有了获取信息的平等地位,有助于构建师生积极互动的教育新模式。为了推进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现代化教育的趋势已迫切要求开展教与学的“双重革命”,加快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力求课堂的翻转。
1.转变师生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理念,从行为方式上改变学生的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学习的融合度。
2.加大培训力度,力求使教师信息资源应用能力有大幅度的提升。
3.重点培育好一批骨干教师、骨干课程。
4. 提炼一批典型案例,推广一批典型经验.
5.开足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在未来“人人通”环境下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以上是我对四中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本规划,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