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暑期部分骨干教师参加人大附中研修活动<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
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校长国培计划之全国优秀校长经验交流会,校长们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围绕创新教育理念、学校可持续发展等主题做了精彩的报告。二是人大附中学年工作总结、汇报活动,人大附中的领导和师生从学校文化建设、教育科研、课程与教学改革三大层面做了切实而又温情的汇报,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汇报过程中,人大附中音乐社、舞蹈社学生还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震撼的视听盛宴。
会议虽然只有短短四天,但是我校与会教师收获颇多,优秀校长的谦卑、人大附中先进的教育理念、人大附中教师的敬业精神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虽然我们四中与人大附中相比,校情不同、基础条件不同,但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学形式诸多方面却有相通之处,我相信在刘校长的引领下,四中的明天会更好。
借鉴他人智慧,学习中提升自我
——参加人大附中骨干教师研修活动心得体会
赣州四中 张广泉
今年暑期,非常荣幸地参加了人大附中骨干教师研修活动。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予我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也感谢人大附中领导对我们一行热情的接待。此次学习虽短,但通过人大附中的领导、专家原生态的报告会以及教师们鲜活的教育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让我心灵震撼。此次学习,对人大附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办学经验及办学成绩令人深受启发,此行受益匪浅,体现如下:
一、注重营造健康文明、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努力创设适合每个孩子发展的教育。人大附中办学理念是:“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整个报告会师生同台,师生互动,体现了该校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学生的综合发展,附中为学生开设了十几门校本课程, 150多门选修课程、第二外语课程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需要,形成活跃、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
二、兴科研之风,注重教科研的实效性。大附中的科研重实效,促教学,不搞虚课题,该校充分利用地缘和师资优势,大兴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的提升,侧重促进教学生产力的转化,该校科研不是为了名利而科研,而是以破解教学瓶颈而科研,学校提倡“问题即课题,课题即解决问题”为原则,人人搞课题,人人参与课题,共享课题,学校组织了各类的课题研究和研究性学习,通过课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师生的教学水平,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三、崇尚阅读,重视培育阅读,使阅读激发学生成长的正能量。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行为,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思想发育史,人大附中非常重视师生的阅读,学校要求每一位人大附中的学生多读名著,多读经典,写一手好字,记好日记和写出一手好文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注重“经典名著阅读”进课堂,课内外结合,读写结合,开展多元阅读活动,注重阅读社团建设,让阅读成为师生终身的好习惯。
四、重视团队合作,发挥集体智慧。报告会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名词是“我的团队”,人大附中倡导“你有多大本领,学校就会给你搭建多大的舞台,你不会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遗憾,只会有力不从心的不安”,学校团队精神成为学校至的法宝。无论是年级组,学科组,发挥每个人的特长,集结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老师们精诚团结,共同努力,相互交流、学习和提高,有老教师的丰富经验,有年轻教师的激情飞扬,还有跨年级跨学科间的交流互动,呈现出强大的战斗力。
此次学习,既让我见证了人大附中教育的成功,更使我感悟了人大附中教育发展成功的内涵。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认为,我们四中与人大附中相比,虽然校情不同、基础条件不同,但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学形式诸多方面却有相通之处,我相信在刘校长的引领下,四中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参加人大附中2015年暑期培训大会心得体会
——李荣军
7月12~14日,我有幸参加了2015年人大附中全体教师暑期培训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道德教育与文化建设。共有24个专题,包括了人大附中校有长翟小宁的报告,有社团、年级组、教研组、课题组等的报告以及人大附中艺术团的汇报演出。整个过程时间紧,内容丰富。让人感触颇丰,增长见识,也让人记忆深刻。
首先我想说的是翟小宁校长的报告,他提到学校教育文化是核心,要培养有好的价值观的学生,真正的教育就是灵魂的教育。他提到在G20峰会校长会上提出目前的教育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
1. 注重体育锻炼
2. 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
3. 注重爱国主义教育
4. 培养学生要有良知
通过听取翟校长的报告,我更加相信了我们学校走的路是多么的正确,是一片的光明。我校身体第一的提出,经典文化浸润校园等做法都走在了学校教育的前列。我想我已经没有任何理由、借口不去读经典,不去阅读了。
其次我特别想说的是化学教研组的专题:人大附中化学教学创新之路,人大附中化学组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课堂的原生态,让生活充满化学气息,让化学散发生命活力。介绍了人大附中化学组课程设置,课题研究,课堂教学采用同课异构。其中一位年轻教师在介绍她的竞赛之路时提到,一方面自己在备课过程中的全心全意,而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教研组的团结力量,先是教研组长带领
通过这次人大附中之行,我觉得我的整个人都有所变化,学了不少的知识,增进了一些先进的教学观念,改进了教学思想。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改进教学,不断进步。最后,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
人大附中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薛敏
1.好学校需要好的办学理念。好的办学理念首先必须是先进的、科学的。人大附中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发展成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中学,这与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分不开的。人大附中崇尚立德树人,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抓紧抓实国家必修课的前提下,还不断开发丰富的选修课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校长刘彭芝认为中学不能简单定位于教育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中学教育必须是独立完整的体系,必须有自己独立完整的目标。不这样,中学教育行不成大格局,也不能有大作为、大成就。刘彭芝校长这种高瞻远瞩的办学理念是值得我们中学教育工作者深思的。当然好的办学理念还必须契合校情,盲目的借鉴,不切实际的模仿,只会让教育走上不归路。四中近几年结合校情及外部办学环境把“文化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做了进一步深化,创办了高中实验班并开展了初中艺术培训,这为学校的重新崛起指明了方向。
2.好学校需要好的文化建设。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育人环境的重要性,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种影响不是来自语言的教化,而是源自学生内心的感悟。人大附中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有几个突出特点,一是学校把办学理念、学生培养目标、校训等诸多信息以文字形式铭刻在校门口的醒目位置,让全校师生进出校园时都能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熏陶,而熏陶过后的附中人将更具学校归属感和学习自信心。二是校长人格魅力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非常之强大。名誉校长刘彭芝为了学校发展每天工作十六小时的执着,执行校长翟小宁才华横溢却心存感恩的朴实,无不让我深受感动,而人大附中的师生们每天都在这样感动下成长,这是一种满载正能量的成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校园文化建设将多学校的长期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3.好学校需要好的教师队伍。到底什么是好的教师,这是一个很难去总结的问题。但是当我看到刘彭芝校长的一段话时,我觉的好老师应该可以职业和事业的角度去衡量。刘彭芝校长说:“职业是一种谋生的途径,事业是一种人生的追求;职业有八小时之内和八小时之外,工作日和节假日之分,而事业往往是“全天候”的、全身心的;职业一般只需要物质和技术,而事业更需要理想、精神和情感。职业是事业的基础,事业是职业的升华。职业感和事业心都是一个人从事某一项工作的“发动机”,但是这两部发动机的功率是不一样的。”我想,好老师应该是就是把教书育人真正当成事业来做的老师吧!而好的师资队伍不就是成就一所好学校的重要因素之一吗。
以上就是本人参加北京培训后的个人体会,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最后,非常感谢学校能给我这次难得又难忘的培训机会!谢谢!
阅读,让书香飘溢校园
——参加人大附中骨干教师研修活动心得体会
赣州四中 杨明坤
总结人大附中的老师们在名著阅读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推动中学生名著阅读活动的几大经验。
一、激发兴趣。
面对一本好书,最好让孩子径直走进去,在一个完整而丰富的语境中,完全自主地去读,无拘无束地去读,轻轻松松地去读,充分沉浸在书中,和作者、和书中的人物同喜悲、共忧乐,尽享读书的快乐。这样坚持下来,兴趣就会自然产生。因此,牵着孩子们的手,“把他们引导到这些大师、巨人的身边。”(钱理群语)兴趣一旦形成,孩子的读书爆发力就会产生,他们的理解能力、领悟能力、读写能力都会获得令人难以置信地提高。
二、读什么书。
给中学生推荐的读物,“既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又要有利于精神成长,切不可一味的厚古薄今、舍中趋外、偏深偏难、盲目随意、好高骛远,让孩子一上来就呛水;更不能“花里胡哨,小里小气,旁门左道,歪门邪道”(钱理群语)。
人大附中给初中生最早推荐的是《红岩》《狼图腾》《重返狼群》等几部书。惊心动魄的革命史诗,让孩子们觉得“魂儿一下子就被吸进去了”,他们怀着深深的感激与崇敬走进历史,明白了“五星红旗为什么鲜红”。而充满传奇色彩和理性思考的狼故事更让孩子们着迷。
接下来,是大气磅礴的《四世同堂》、“茅盾文学奖”获奖扛鼎作品《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战争文学系列、历史传记作品、世界文学名著。民族大义、美好心灵、血与火、成与败、善与恶……让孩子们精神受到强烈震撼,情感得到丰富滋养,智慧获得深刻启迪,读写能力随之明显提高。
三、阅读心态。
读书是一种精神劳动,贵在专注和投入。读书是慢功,习惯和兴趣的培养都需时日。切不可急功近利,只我们每次只给孩子推荐一本书,同学、亲子、师生共读,以便形成一个强力气场。持之以恒,读着读着,难以想象的奇迹就会发生。
四、读写结合。
以阅读带动写作,以写作深化阅读,这是人大附中一直坚持的做法。每周一篇的读书笔记,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长短不限,内容不限,写法不限,只让真情实感从心底流出。
随后,老师从学生的读书笔记中发现亮点,选出范文,在讲评中真诚赞美,热情鼓励,顺便做一点读写指导。最初,有的孩子只能写几十字,坚持一段时间,从几十字写到几百字,再到后来。一两千字也一挥而就。而所有的这些不正是摸索中的四中人所需要的,我们相信在刘校长的倡导下的阅读课的开设也将让我们这个即将百年的名校书香四溢,步入教育发展的康莊大道,迎来四中美好的明天。
让我们共同关注孩子成长的快乐和幸福
------北京人大附中培训心得体会
赣州四中 张春英
在没有亲身到北京人大附中培训之前,对它的印象是成绩带给我们的震撼:北京市理科、文科状元;大量的学生考上清华、北大;高考英语平均分139分多;初中语文120分的总分,平均分107点多;等等等等。这一切让我不禁联想到衡水中学,外界认为衡水中学是监狱,那比衡水中学成绩更加优秀的北京人大附中又是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一行人走进人大附中,开始了和它的亲密接触。
翟小宁校长全程主持了这次培训。他的儒雅、亲和、思想敏捷和豁达吸了我们。在这次培训中我们听到、看到人大附中的教师团队在教学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各学科骨干教师在各自学科所取得的令人瞠目的成绩;人大附中的学子们在学业、个人素养、特长等方方面面的成绩;……所有的这一切都验证了刘彭芝校长对教育的诠释: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自然流溢的奉献,尊重是教育的真谛,尊重是创造的源泉。它时刻关注孩子成长的快乐和幸福。
在人大附中的学习中我收获了感动,感动的是人大附中校长所带领的教师团队把教育视为自己所有感情的寄托;收获了钦佩,钦佩的是人大附中人的创新和改革的勇气,一直走在教育的前沿;收获了羡慕,羡慕学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教师能够在这样的校长领导下一起实现梦想;收获了深思,人大附中人在教育改革中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和时代精神结合,以此来迎接中国教育改革的关键时刻的到来。
通过这几天人大附中人的熏陶,让我加深了对学生更深沉的爱。因为他们是中国的未来,我们是为中国未来而努力的教育人。面对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我们要坚持不放弃,不抛弃,不嫌弃。深刻领悟到我们的责任,不断研究创新,更好地培养这些目前在各方面有待大力提高的孩子们,切实在他们的成长中带来快乐和幸福。
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参加北京人大附中学习心得体会
伍芸
7月11—14日,在校领导的关心关爱下,我有幸去往北京人大附中参加了为期4天的学习培训。北京人大附中不愧是一所享誉中外的著名中学,短短的几天时间的学习,我感觉自己经历了一次头脑风暴。
人大附中的办学理念是“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学生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突出特长+创新精神+高尚品德”。围绕立德树人的育人核心,学校每学年开展各类活动,还有志愿团、学生电影节、人生讲堂、歌舞嘉年华等学生社团,涵盖公益服务、科技创新、人文社科和体育艺术五大类,在这里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的特长,体会成长的快乐,孕育人生的梦想。反观我们正在从事的工作,仍然停留在传授知识和应付考试这个层面上。教育离开了知识的传递和学习,当然就不再是教育,但知识教学本身不是目的,知识教学是为了学生的身心素质的发展。那么,在现如今的基础教育中,知识教学是否对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起着正面的作用呢?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看到的实情是:从小学开始,我们的学生就把自己绝大部分的时间用在学知识,而且还仅仅是课本知识上。他们拖着沉甸甸的书包上学,然后把自己淹没在书山题海中。而在这个阶段,他们本应该获得的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对生命的思考理解就被剥夺了。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确信,授受知识是有价值的,但我们有更多的理由确信,在基础教育中还有远比知识授受更值得关注的事。在高考和应试制度的压迫下,任何与升学率无关的教学活动都视为不合理的,学生的课外时间,甚至休息时间都被剥夺了,他们的生活甚至可以游离社会之外,只须在学校学知识应付考试就可以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关于对这问题的认识,我觉得北京人大附中远远比我们更深刻。
说一千道一万,教育,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人大附中的观点是:培养人,一定不能局限于只教给学生谋生的技能 。教育应从关注人的生命出发,执着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不断提升人的生命质量,通过对个体生命整体发展的成全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基础教育应该成为回归到人的教育,应该关注人的发展和完善、关注人性的完美和丰富。当然,现在我们离这个目标还很远,但是,我愿意用司马迁讲孔子的那句话来表达我的理解,那就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在人大附中参观学习体会
——贺耀葵
有幸参加这次培训,感受最深的是这所学校是为国家培养国家型人才,让我看到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振兴,要是每个学校都能这样去培养人国家一定会非常强大的。
我通过与他们学校老师交流。与学生交流知道了人大附中是一所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中学。校长是一流的,师资是一流的,教学设备是一流的,校园环境是一流的,人大附中曾经多次从国内、外捧回金灿灿的奖杯,让人看了不由得在心里增添一份自豪感。
人大附中的校址在人民大学的北边,海淀黄庄路口的西南角上。人大附中,顾名思义,自然是附属于人民大学。多年以前,附属于大学的附中很多,时过境迁,很多附中尽管名称未变,但实际上已经和大学脱离。目前在海淀区依然属于大学管辖范围的著名中学只有北大附中、清华附中和人大附中了。尽管北大和清华的名字在国人心目中如雷贯耳,但三所大学下属的附中中,人大附中目前的态势却几乎可以说是鹤立鸡群。从2004年至今,连续7年的北京市高考理科状元中,人大附中拿了6个,只有2006年的状元旁落。不仅如此,近年来,从人大附中考入北大清华这样高等学府的学生人数也是直线上升。2009年,这一人数已经达到约180人。于是,在民间,人大附中成为众多家长、学生
有几点做的很好:首先同学们喜欢校长,敬她爱她,。刘校长可以给 同学们许许多多有意义有不枯燥的升旗仪式、从上学的那一天起,就听到这样一句话“让优秀成为习惯”,优秀,而不是成功。我们不是盲目追求成功急功近利的庸人,我们是踏踏实实努力迈向优秀的有朝气的莘莘学子。而这句话以后也成为每个班的班训“让优秀成为习惯,以卓越作为追求,yes,we can!”这是附中给予孩子的,追求优秀的习惯,而不是恐怖的压人的学习压力。
其次:学生们习惯每一次的统练,并不厌烦,这就是学生们的真实想法,而不是有的人臆造出来的“真实想法!”人就是要在不断地检验自己,反思自己才会有进步。现在的大多数高中,每次大考前都要加主科,罢附科,晚放学,晚上放学后紧接着就要在第二天考试,考试后也要继续上课。这才是所谓的真正的学习压力吧,这样的压力没有给人自我学习自我反思的机会,可是这些在附中,是永远不会发生的,学生们似乎习惯了考试前一天放假,答疑,充分做自我准备,考试结束的时间自主安排,食堂二层和图书馆会变成大的自习教室。附中给孩子丰富多彩的生活,尊重个性,挖掘潜力,给我们展现个性的园地,所以,正义而富有朝气的校风与之俱来。
人大附中在中关村这条繁华的大街上有着她独具的魅力。这不仅来自她那高高的擎着校徽的标志性建筑,更来自走进校门后扑面而来的清新气息。当你在忙碌的人生间隙,踏进这座美丽校园,那道路两旁婆娑的树木,那花园中清秀的草坪,还有操场上同学们那飞身跃起的身影,都会让你浮躁的心,有了一份喜悦的平和与宁静。
人大附中有最优秀的老师传授知识,有最好的硬件设施为 同学们提供宽阔的舞台,在这里接受着良好的教育。学校非常重视同学们在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提供的多姿多彩的生活,有100多种选修课。,在老师的培育下,不断地开拓创新,不断地成长。。
在人大附中学知识的同时要先学会做人,我觉得人大附中像个大家庭,老师在学习上对要求严格,在生活上对同学们关心爱护。同学们也友爱互助。我很欣赏刘校长的讲话“ 我希望你们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智,珍爱生命,学会生存。未来的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苦痛,勇敢地面对,让自己做一个坚强的人;我希望你们牢记校训中的“崇德”二字,时境变迁,物欲诱惑,不能熄灭灵魂的灯,让真善美成为你们精神的引领,永不庸俗,做一个高贵的人;我希望你们发扬人大附中“创新求实”的文化精神,乐于学习,勤于探索,敢于怀疑,勇于创新,做一个有创造力的人。我想告诉你们,生活中真的有一种魔术,它能使梦想成真,它能够移山填海,化腐朽为神奇,这个魔术就是“认识你自己,相信你自己,超越你自己”。在未来的人生中,我希望你们无论身处何地,无论就读哪所大学,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能永远保持青春的朝气和追求梦想的激情,永远保持对知识、对科学、对真理的坚定信仰和不懈追求,做一个有高尚情操、有广阔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做一个能够为自己和他人创造幸福生活的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同学们,新生活的大门已经向你们敞开,我与你们一起站在她的门口。再一次把母校的祝福与期望送给你们,祝愿你们从这里起程,扬帆远航!“
也许,这是一种精神,激励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创新。做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注重对学生的心灵教育
——暑期赴人大附中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高一语文组 杨 柳
“课堂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传达的不仅是知识,还应该有爱和善。”这是人大附中翟小宁校长借助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灵教育的总结。虽然这所全国名校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配备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比拟的,但是抓好学生的心灵教育,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高一的一篇课文,翟小宁校长布置学生做了课前的专题阅读,把奥斯维辛屠杀的照片配上音乐呈现出来。课后有学生将课前阅读到的内容拿来询问老师,有书上说到纳粹士兵居然可以一边杀人一边听音乐,音乐不是对人的心灵有熏陶作用吗?翟校长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比音乐更能对人的心灵起到熏陶作用的东西。经过一番探讨后得出结论:那就是人心中的信念,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不至于太残忍。事后,这位学生还给老师写了封信,他说到:“给我感动的老师很多,但是您的课堂上,我真正感到幸福,上您的语文课传达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爱和善。”正是这样一节看似普通的语文课,却让学生听到了美德与智慧的声音,在学生的心中传播下了美好的种子。我们的语文课,有时为了保证教材的完整性,有时担心学生没有学完所有的课文而影响成绩,在教学时就会因顾虑太多而赶进度,疲于应付考试而忽略了对课堂有效性的正确理解,忽略了对学生个人的境界和心灵的提升。人大附中的语
人大附中学生的必读书目是《论语》。翟校长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启发学生作为人的一种自觉,要有仁爱,要有勇气面对生活中任何波折和压力,要勇敢担当正义,要追求真善美。在优秀的经典书籍中,在伟大的古今中外人物身上,学生可以汲取的力量是无穷的。能跨越时空界限,近距离的接触这些,我想,阅读应该是一个最好的方法。暑假期间,我校开放阅览室的消息一传开,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赞同和认可,都觉得暑假可以一样有规律地学习了。并且在放假前,我给学生列出了十多本优秀书籍,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自己的心得体会。虽然我们的阅读课起步较晚,但是却真正有效地发挥着阅读课应有的作用。
坚持正确的理念走下去,以课堂和阅读为载体,注重对学生的心灵教育。我想,“笃志弘毅,止于至善”的内涵正在于此。
爱的教育与爱教育
——北京人大附中培训心得体会
赣州四中 曾凡茂
我以为,教育是一个育人的的伟大事业,因此我们虽然生活在落后的二线、三线城市,但是教育并不能停留在狭小的视野里,更要着眼于孩子的未来,特别是注意小细节、大视野的培养。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依托更多的活动载体,让孩子更好的回归生活。因为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现在的孩子基本上就是为了考试而考试,学习对于孩子来说,已经是一种被逼,没有更多的收获,更谈不上快乐。而人大附中却是走出了考试的怪圈,围绕学生的兴趣开展一系列的交流,这样达到了更好的效果。而我们学校也正是通过一系列的体育艺术节、辩论赛、社团等活动,使学校更好的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其次,阅读是培养孩子人文素养的基本途径,而从人大附中的学校总结,特别是文艺节目《葬花吟》中足以反映其学生对《红楼梦》的深刻理解,还有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内化,让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而我们学校正是通过开放图书阅览室、开设阅读课等形式,相信通过这一活动的持续性,我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孩子将收获更多的自信和更多成功。在此,经典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其内在的影响力,而我们学校也和人大附中一样注重传统文化的作用,所以我们学校几年的变化就足以发现文化的强大作用。所以人大附中给我的最大感触就是教育应该是一系列爱教育的人去做爱的教育,让自己的行为去感化学生,为学生做好更好的人生规划的指导。真正的让学生培养一种坚持的精神。而我觉得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我们学生的自信心不足的状况,其次是解决学生的“烧开水”现象,学生不够坚持的问题。再次就是给学生做好行为表率。最后就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家校合力,真正走进孩子及父母的心灵。我相信只要我们足够坚持,“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我们必将实现四中人伟大复兴梦,以一种更加昂扬向上的之态迎接百年校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