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99js金沙(NO.1)·官方网站

logo
subject
第九届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示与培训体会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16-09-18 17:55:03 点击数:3332

见贤思齐<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培训体会之一

司马雄伟

 

第九届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示与培训活动于201511月在安徽黄山举行,感谢领导关爱,我有幸第一次参加全国大型优质课盛会。说是盛会一点儿也不夸张,因为此次活动共有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124名优秀教师上课,来自全国几千人的观摩团,在黄山市八个国际大酒店和黄山市体育馆同时进行,有来自各省市和著名高校的教授专家等进行点评与讲座分享,实在是我们基层数学老师的一次难得学习机会。再次感谢领导对我的关爱。

培训内容非常丰富,白天每天八节课,晚上进行数学活动沙龙,各地老师进行交流探讨。今天听的八节课分别是天津窦玉娜老师的《从数据谈节水》、山东张绪河老师的《变量间的依存关系》、青海宋文庆老师的《从数据看青海旅游》、湖南韩丽丽老师的《用频率估计概率》、青海郭延菊的《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辽宁张伟老师的《多边形的内角和》、四川荣彬老师的《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广东陈艳飞的《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能到这里来上课的肯定教学素质比较高,所以我听得非常认真。老师们上课很精彩:韩丽丽老师的数学活动组织有序,语言生动活泼,课堂设问有技巧,课堂举例源于生活,很具有启发性。荣彬老师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探究以学生为主,讲解以学生为主,老师只是充当导演,效果非常好,而且那些学生的表达能力非常强,我相信那是锻炼出来的结果。张绪河老师的课件、视频、课堂录像与他的讲解配合得天衣无缝,信息技术使用到了一定极致,等等等等。

8节课,8位老师,各有特色却又各不相同。他们的课堂都遵循《2011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学到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课堂全部使用启发式教学,使用小组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使用一体机多媒体技术等等。

对比8位老师,他们的课堂也有着明显的不同。一是性格的不同导致与课堂教学的差异,活泼的、开朗的、充满激情的老师,学生在课堂上更活跃,探究更有效;内敛的,细声细语的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探究的效果明显差很多。二是地域的不同导致的教学差异。发达地区和教育强省来的教师明显综合素质更高,课件、录像课质量等都更上档次,甚至学生反应都更快;而欠发达地区来的老师因为条件的局限性,课件差很多,也因为没有录播教室而录像效果也很差。

通过这8位老师展示的8节课和专家评委的点评,我一方面大大增长了见识,明白了一节好课该怎么上,另一方面也着实给足了我自信。因为我没有全面系统进行过数学专业学习,所以一直对自己教学处理不自信,但是今天这一天学习培训,我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实力。下午,辽宁的张老师在处理“怎么样由三角形内角和推出多边形内角和”时,采用了剪去三角形一个角的办法,然后由学生通过操作联想到把四边形补充成三角形。我在听课时便带着疑问,认为应该这样处理可能更好:“采用将两个有相等边的三角形拼成四边形,很直观就能得到四边形的内角和就是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而后的五边形、六边形等等,都是依次加上一个三角形,如此就可以得出多边形的内角和,甚至可以自制教具,实现多边形推导过程。”教材是采用对角线分割,学生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也有局限性,如果先用直观拼图引导,再作对角线效果就好多了。此观点后来被河南教研室数学教育专家刘志凤老师作点评时说了出来,我当时那个激动啊!原来我的处理已经达到专家水平了。

我想,爱思考求上进总是好的。这一天的学习确实挺辛苦,但是收获的东西却是非比寻常。我在微信里写了一句话“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站在全国数学优质课展示台上给全国老师上课”。并不是期望其他什么,只为勉励自己要踏实教学,认真研究,不断革新,大胆实践,争取有朝一日能成为一个受社会认可、家长欢迎、学生喜爱的好老师,让我的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最念念不忘的课堂。

 

<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十二日

长江后浪推前浪

——学习培训体会之二

1113上午,我所在的H会场第一节课来自浙江,由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东港中学贺彦斌老师执教,课题是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的图象(1)》。这是给我印象极其深刻的一节课:整节课历经老师的启发诱导,学生的合作探究,练习反馈,巩固强化,拓展延伸,利用几何画板成功地突破了一次函数图像是一条直线这一难点,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描点法绘制一次函数图像这一核心技能,逻辑演绎中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为学生步入数形结合的魅力殿堂打下了扎实的第一步。

本节展示课上,老师熟练驾驭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对于数学知识信手拈来。说课环节上,他思路清晰地表述,自信的展示演讲深深印在我的脑海深处。随后在评委与在场老师提问环节,面对各种各式的问题应答自如,他回答问题切中要害,他的教学水平与教育素养深深折服了在场的评委老师,赢得阵阵掌声。

成都师范学院的李兴贵老师这样说,“这节课上,学生通过不断的感性认识,充分相信了一次函数是一条直线这个结论。在教学中,老师很好地把握了一个原则:学生的感性认识越充分,理性认识就越清晰。所以在教学中,我们的数学老师一定要记得,有的问题不要过于拔高和纠结,我们要做的就是围绕课标把该教的教好。”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朋友认为老师应该是一位有丰富教育经历的资深教育名师。殊不知,贺彦斌老师仅仅是一名教龄才五年的青年老师!年纪轻轻的他对课堂的驾驭、对教材的分析把握、对重难点的突破等等都是我等望尘莫及。

《增广贤文》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在全国优质课比赛的舞台上,我看到了许多像老师这样的优秀青年教师,他们能代表一个省参加全国数学优质课竞赛必定是经历过县区选拔、市级选拔、省级选拔等层层磨砺的。与他们相比,我这个青年教师还算不上“前浪”却也被“推”“赶”着了。

“全国优质课的舞台现在都是80后的天下,再过不了几年就会变成90后的天下了。”与同行的市教研员老师、赣南各校优秀青年教师们交流时,我发出如此感慨。老师说,青年教师的成长要有紧迫感,但也不能急于求成,要从容、要踏实、要从细节做起。听完老师的话,我似乎一下子明白了点什么。

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时间,但这些时间是有期限的,如果“少壮不努力”就真的只有“老大徒伤悲”了。青年教师的成长更需要踏实、要去除浮躁,要真正做到理解数学、理解教学、理解学生,明白教学的真谛,从而去反思教育、创新方法,有朝一日我们也会成功。

刘校长常说,有的老师三十年教学是重复教了十遍教案,仅仅相当于一个工作三年的人;有的老师把每学年都当成工作第一年去对待、对思考、去反思,不用多少年就能成为一位名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机会外出学习增长见识,也感谢这些来自全国的优秀青年教师的完美呈现,感谢林望春老师带领的赣州市初中数学教师优秀团队,是你们让我深深明白了成长的重要性、紧迫性,更让我明白了现在就得赶紧努力钻研,再不努力就真的算不上“前浪”了。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十六日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