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99js金沙(NO.1)·官方网站

logo
search menu
...
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作者: 编辑:gzszls
发布时间:2017-10-31 10:15:37 点击数:8468

对于近代中国人而言,民族主义是个典型的西方舶来品。它产生于 18 世纪末叶的法国大革命,在 19 世纪中叶德、意民族统一过程中发展壮大。民族主义是以民族权益和民族感情为核心内容的一种政治观念、政治目标和政治追求。    

    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既是我国传统民族主义思想在近代的转型,又是西方近代的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引进,是二者结合的产物。就中国传统的民族主义思想而言,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华夏中心观,二是华尊夷卑观,三是建立在华尊夷卑观基础上的“华夷之辨”的观念。促使这种传统民族主义向近代民族主义思想转变的原因,是西方的入侵引起的中国人思想观念的变化。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中国人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认识到中国只是世界各国中的一国;同时,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    

    西方的民族主义思想表现为两种,其一是法国的民族主义,其二是德、意的民族主义。前者指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决权”,后者强调的是民族特征。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他宣传、介绍和接受的是德、意的民族主义。中国人之所以接受的是德、意的民族主义,而不是法国的民族主义,是因为法国的民族主义是政治民族主义,德、意的民族主义是文化民族主义,而后者与中国传统的民族主义更接近。相比而言,德、意的民族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更接近于中国,更容易为中国人所接受。    

    中国传统民族主义在近代的转型,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而西方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引进,则使这种可能性变成了现实。就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产生而言,二者缺一不可,对任何一方面作用的片面强调都是不恰当的。    

    在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的一百多年里,中国近代的民族主义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清末民初,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表现为,近代民族主义与传统的民族主义相杂糅,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争取国内各民族的平等的斗争相交织,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这一时期推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主要有两种力量,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立宪派。第二,五四时期,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在反帝与反封建的同时,人们开始从思想认识上寻找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认识到中国文化的落后是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列强侵略和政治变革失败的重要原因。于是,从文化上入手,谋求文化上的解决。此外,民族主义开始与各种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相结合,呈现出多元的倾向。第三,九一八事变以后到抗日战争结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人们在思想文化方面,从原来的反省、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国内各阶级、各党派、各种政治势力逐渐集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局面。    

    近代民族主义是在中国不断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的。它与中华民族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斗争紧密相连,这种特殊的发展环境和过程使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了一系列与时代主题相适应的鲜明特点:其一,它与近代救亡运动紧密相连。其二,主权思想占有主要地位。其三,存在着内在的矛盾。近代思想家在探索自强的过程中往往遇到民族自强与文化保守如何统一的问题。    

    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评价:首先,它促进了爱国精神的觉醒。再次,它促进了革命精神的觉醒。最后,它促进了启蒙精神的觉醒。近代中国备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压迫和掠夺,因此,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一直是民族主义的中心内容之一。在长期斗争中,民族主义有过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产生过各种不同的结果,其中经验与教训不一而足;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作用,是由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内容决定的。而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内容是由近代中国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决定的。中国近代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一是民族独立,一是社会进步,实现现代化。所以,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最主要内容是实现民族独立,建立近代的民族国家,实现社会进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