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学者对文明史的史观和编纂问题做过比较深入的探讨,马克垚先生主编的《世界文明史》是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文明史体系论著。
马克垚认为,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明史也就是世界通史。但文明史又不同于世界史,它所研究的单位是各个文明,是不同的文明、不同类型的文明。文明是比较稳定的人类集体,有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阶段性。根据生产力发展变化来划分文明的发展阶段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办法,世界文明史可以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农业文明时期各文明的共同点是农业成为文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主要使用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等可再生能源。人口增长缓慢,农民占人口中的大多数。社会分层采取政治、法律、习俗等手段加以固定,经济上的不平等直接表现为等级分别,统治政权一般采取帝、王个人或者贵族寡头专政的形式,宗教迷信是主导意识。工业文明时代以生产力机器的使用为标志,能源多为不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工商业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支柱,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在文明的发展中起着火车头的作用。过去的社会分层逐渐消失,政治上的平等渐得实现,民主成为政治的最大诉求,科学和理性日益主宰人类的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
工业文明时代以 18 世纪下半期英国工业革命为开端,可分为工业文明的兴起和工业文明在全球的扩张两大阶段。在第一阶段,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有一个长达几个世纪的酝酿时期。工业化从西欧,尤其是从英国开始,有一系列复杂的原因,其中科学革命与科学思想传统的确立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西欧之外的其他文明在迈向工业化的道路上遭遇到重重困难。工业文明在全球的扩张阶段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开始。在此一百多年内,美国文明迅速崛起,俄国兴起苏维埃文明,原来落后的农业文明都在向工业文明过渡。
文明交流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文明交流并非一帆风顺,而是时常遇到阻碍、挫折和冲突,文明的进程有时受此影响而被延缓。
16 世纪以来的现代历史进程可以理解为现代文明的形成和演进历程。“现代文明”的表现形式可能有多种,本质特征是科学化、工业化和民主化的三位一体,三个要素缺一不可。现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一、迈向现代文明( 1500 — 1640 ): 1500 年以前世界诸传统文明各具特色,相互隔绝、平等对峙,基督教文明的西欧脱颖而出、悄然成势,以致突破了诸传统文明之间相对平衡的状态。
二、现代文明的诞生与确立( 1640-1815 ):西欧在科学、工业和政治领域里发生三大革命,新兴的整体世界文明开始萌生、发展;率先开展三大革命的英国,恃其强大的经济政治实力大肆殖民扩张,终于在 1815 年基本确立了它的世界霸主地位,而俄国与美国也在此时悄悄完成了它们在北亚和北美的大陆扩张,由此大幅度地拓展了世界性的交往关系。
三、现代文明的改良与局部扩散( 1815 — 1914 ):“局部扩散”指的是现代文明诸基本原则在欧美、日本的推广以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世界的初步冲击,其形式不仅表现为欧美工业化的逐步推进和世界广大区域内此起彼伏的战争、起义、革命与改革浪潮,而且还表现为风起云涌于欧美的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所有这些事变进程都在有力地促进着现代文明的传播,同时也在有力地推动着现代文明的改良或深化。
四、现代文明的危机与革新( 1914 — 1945 )。
五、现代文明的全球扩展(世界文明的产生、谋求新的平衡)( 1945- 当前)。
在现代文明的形成和早期发展中有两个非常醒目的事实:一是由于现代工业文明明显优越于传统农业文明,因而现代化一开始就形成了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二是现代文明的早期世界扩张是由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活动推动的,而殖民主义虽然有善恶两重性,但终究还是一种反现代性的前现代因素,是现代文明无法兼容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