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省级骨干教师学科教研能力提升培训学习心得<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赣州四中 尹红
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骨干教师学科科研能力提升培训班于2013年2月26日至3月2号在井冈山培训中心进行。第一天的培训课程非常紧凑,安排了多位专家、教授讲课,他们的讲话理论水平高,实际意义重大。其中首批特级教师黄恕伯的发言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他语言幽默风趣、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着重介绍了五种优化教学的途径:学习兴趣、实践意识、分析习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方法能力,特别是在介绍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他使用了大量的实验视频来解释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让人们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向上、永不满足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能够激活学生们的求知欲望。教师们应要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产生兴趣,并在不知不觉、不由自主中,进入教师精心设计安排的情境中去。黄老师的报告让我意识到了以前并不重视的中学生的兴趣培养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改变一些固有的教学模式,使用所有能利用的方式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成绩。
通过这次的学习培训使我真实的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做到:1、更新教育观念。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在传授多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实现“以德治校”。同时还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要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潜在性”,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转变教师角色。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由权威者向合作者转变。在新时期的教育环境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在上的权威者,而应走下讲台,与学生亲密合作,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使之逐渐形成新能力。要求教师放下权威、师长的架子,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3、由教书匠向专家型转变。未来教育需要“专家型”的教师,而不是“教书匠”。研究性学习需要“专家型”教师,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问题而进行研究,要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的研究。